"祭坛前我们被判有罪,我再未回头":为避孕权抗争一生的女性传奇  第1张

【编者按】在爱尔兰都柏林北海岸的小镇斯克里,81岁的玛丽·梅·麦吉坐在家中,手中编织的不只是毛线,更是一个时代的抗争印记。50年前,这位四个孩子的母亲以凡人之躯对抗国家机器,最终让最高法院废除了延续38年的避孕药具禁令。她的胜诉撕开了爱尔兰宗教与政治铁幕的第一道裂缝,从此女性身体自主权不再是教堂布道台上的禁忌词汇。如今当我们谈论生育自由时,都该记得这位曾被告知“再订购避孕药将被起诉”的普通母亲——她用一管被海关没收的杀精剂,点燃了整个国家的社会革命。

玛丽·“梅”·麦吉坐在都柏林北海岸斯克里家中客厅的扶手椅上。她正在进行的编织项目周围,堆满装着柔和色系毛线的袋子,像彩色云朵簇拥在脚边。

身后相框里是她去年离世的丈夫谢默斯。这对夫妇五十多年前提起的标志性最高法院诉讼,最终推翻了1935年颁布的避孕禁令——这场胜诉引爆了爱尔兰社会革命的开端,当时却掀起滔天道德争议。

“我们在祭坛前被公开谴责。教会说‘本教区某些人让教堂蒙羞’。于是我们全体起身离场,我再也没回去过。”81岁的老人平静道出往事。

1972年的麦吉27岁,已是四个幼儿(含一对双胞胎)的母亲。“23个月内连续生下四个孩子”,她摇头时,银发掠过布满皱纹的额头。

三次妊娠均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医疗记录,让医生警告她:再次怀孕可能致命。当她试图进口杀精胶冻却被海关扣押时,愤怒的麦吉被告知“再订购将面临起诉”。在斯克里当地已故医生吉姆·洛克伦建议下,她最终选择诉诸法律并获胜。

本周六,斯克里整洁小镇组织将在弗洛拉维尔公园为麦吉纪念马赛克揭幕。这幅矗立在圣帕特里克教堂阴影下的艺术品,成为教会与国家深度捆绑时代里,个体为身体自主权抗争的永恒见证。

擅长 liturgical 项目的艺术家海伦·麦克莱恩创作了守护子宫的人鱼马赛克。凝视着蓝绿色海洋中闪耀的金色发丝环抱人鱼腹部的画面,麦吉想起教会对生育权的钳制:“连药剂师都不敢开处方,教会当时掌控着一切。”

尽管被教区神父排斥,麦吉夫妇却几乎未遭舆论反噬。当高等法院最初驳回诉请时,亲友们全力支持他们上诉。“我们遇到了最善良的人们,那个时代正在等待变革。”她眼中闪着光。

“第一次败诉时,我感觉法官根本没仔细看材料。那么多心血被轻视,我告诉自己必须继续前进——绝不能退缩。”这场名为“麦吉诉总检察长案”的诉讼最终在最高法院以5:4获胜。

“我明确表示如果这里败诉,就去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或许这话让他们提起了裤子认真对待。”麦吉的笑声穿透半个世纪的光阴,“我们只是想要自主权,而不是当牵线木偶。教会懂什么计划生育?他们又不用和我们同床共枕。”

在天主教严密监控下成长的她直言:“他们控制一切,那些年太可怕了。四旬期里整天听着地狱之火的说教,人们活在恐惧中——我母亲就怕极了教会。”

这种恐惧让麦吉的母亲在女儿提起诉讼时,最担心四个孙辈遭遇报复。当时的保守风气甚至让律师在法庭上质问麦吉丈夫“是否考虑过以兄妹方式生活”,这对夫妻相视一笑:“荒谬至极。”

“他总说宁愿我活着,而不是每周去坟前看我。”麦吉抚过丈夫的照片轻声道。

如今爱尔兰生育权已发生巨变:2018年公投废除第八修正案后,几乎全面的堕胎禁令终结;免费避孕计划让17-35岁女性轻松获得避孕措施。“当年闹得天翻地覆的事,现在多简单。”麦吉感慨道。

这与她当年有效避孕犹如奢望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我们都想规划家庭,决定生育间隔。生不生该由我们自己决定。”她强调生育对女性身心及家庭经济的双重压力:“除非真心想要孩子,否则别生。现在连买房都困难的时代,养孩子更要慎重。”

1968年结婚的麦吉夫妇,同年早产六周生下长子马丁。1974年用案件采访所得750爱尔兰镑定金,买下了她至今居住的房子。每个角落都是2024年因心脏病离世的谢默斯的痕迹。

“我丈夫是最沉默的守护者。他从不说不,总是用行动支持。”她指着2005年斯莱戈帆船锦标赛的照片微笑:“60多岁的人从2000艘船里拿到85名,这老伙计真不赖。”

夫妇俩后来再生了两个孩子。回顾女权发展历程,麦吉对年轻一代寄语:“珍惜投票权,这是前人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作为全球最古老女性周刊《女友》的订户,她尤其爱读女性书写的故事:“女性从未轻易获得什么。 suffrage 运动者承受太多,我敬佩她们的坚持——我们确实是更坚韧的族群,所以才能走到今天。”

她清楚记得1973年被废除的婚姻壁垒——要求公共部门和部分私企女性婚后辞职。同年她赢了避孕权官司。“要兼顾家庭事业从来不易。过去我们只能被看见不能被听见,现在终于能发声了。”

胜诉后麦吉夫妇回归平凡生活,但这个挑战国家的决定永久改写了爱尔兰社会史。最高法院认定1935年避孕药具禁令违宪的判决,在这个被麦吉形容为“几乎认不出”的爱尔兰,成为生育权斗争的转折点。

2023年胜诉50周年时,最高法院法官杰拉德·霍根正式认定此案为“近百年史上最具政治社会影响力的判决”。同年TG4电视台播出相关纪录片,终于让这段尘封历史重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