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巴拿马运河世纪工程:破解未来超级干旱,万吨巨轮如何“闯关”成功?
- 近年来巴拿马运河遭遇严重干旱,运河管理局正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影响的方案,全力保障全球贸易命脉畅通
- 解决方案包括建设向运河水源加通湖供水的水坝,以及修建陆桥管道运输天然气液体,但两项工程都无法赶在2027年下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前完工
- 由于低水位导致的船舶重量限制等措施,LNG运输量骤降73%,至今未能恢复至干旱前水平
经历导致运河航运瘫痪的史上最严重干旱后,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正大手笔投资新基建项目,以应对未来干旱和低水位风险——这个困扰全球关键贸易通道的难题近年愈演愈烈。
巴拿马运河运营完全依赖淡水,而淡水补给又全靠降雨。"运河运营耗水量相当于纽约这样规模城市用水量的2.5倍,"运河管理局局长里卡乌特·巴斯克斯向CNBC透露。
风调雨顺时,运河船闸每日可通过50多艘船只,但近年天公不作美。2022年末至2024年期间,该地区遭遇极端干旱,迫使运河减少通行量并实施船舶载重限制以节约用水。
这条运河对美国经济贸易至关重要。美国是巴拿马运河最大用户,美方商品进出口集装箱约占运河物流量的73%,每年全美40%的集装箱运输依赖这条水道。总体而言,这里每年处理约2700亿美元货物。
四月,管理局启动承建商资格预审程序,计划修建包含旗舰天然气管道在内的陆桥,实现不依赖运河的天然气液体运输。还将建设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的公路及港口终端,这些终端同时具备集装箱和滚装货物处理能力。
管道可将液化石油气、乙烷、丁烷和丙烷从大西洋侧输送至太平洋侧终端,再装船运往亚洲。运河官员期望此举能吸引更多LNG船舶通行。
2024财年运河船舶通行量下降29%,其中LNG和干散货运输受创最重:LNG运输量暴跌66%,干散货下降107%。
标普全球数据显示,即便水位恢复正常,LNG运输量仍未回升至干旱前水平,承运商仍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的更长航线。
巴斯克斯向CNBC表示,美国能源企业对这种替代运输方案"垂涎欲滴"。时间效率上,管道运输与运河通行相当,且可靠性更高——因其不再受制于水文条件。"对于这类产品,可靠性和准时交付至关重要,"他强调。
"我们决定建设陆桥作为水道的补充,"巴斯克斯在项目宣布地东京指出,"这些高价值产品的目的地主要是亚洲"——日本正是这些能源产品的最大买家。
另一获批项目是印多河大坝建设。这座大坝及隧道工程将为加通湖补充水源,该湖是运河运营的淡水来源。传统船闸每次通行消耗5000-5200万加仑淡水,而新船闸可回收约60%用水量。
大坝建设预计2027年启动,2032年竣工,耗资16亿美元。其中4亿美元用于补偿和搬迁约2500名居民——他们的村庄将为建坝而淹没。
CNBC成为首个探访受影响村庄的电视团队,村民明确表示不愿迁离。
两项工程都无法在2027年下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前完工。巴斯克斯透露,陆桥部分设施可能提前建成,但管道最早也要2030-2031年才能投用。
点击上方视频,深入了解巴拿马运河如何通过超级工程应对极端干旱与气候冲击,以及这对美国经济、全球贸易和当地社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