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口服降糖药正面交锋大胜诺和诺德,糖尿病治疗迎来新王者!
- 礼来公司宣称,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头对头研究中,其实验药丸全面碾压诺和诺德口服药物
- 礼来表示,其orforglipron在52周降血糖核心指标上完胜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且减重效果更显著
- 但礼来药丸与更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的对比尚不明确,尤其对超重或肥胖非糖尿病患者群体
礼来公司周三宣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首次头对头研究中,其实验性药丸性能全面超越诺和诺德口服药物。
这项三期研究标志着礼来药丸正逐步成为GLP-1爆款市场中又一款无需饮食限制的无针替代方案。但现在断定口服药领域最终赢家为时过早,因为目前尚无礼来药物与诺和诺德高剂量药丸在肥胖患者中的对比数据。
礼来表示,其orforglipron在试验主要终点——52周血糖降低指标上优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orforglipron最高剂量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指标)降低2.2%,而诺和诺德药丸仅降低1.4%。
礼来最高剂量药物同时帮助患者平均减重9.2%(约19.7磅),诺和诺德药丸组减重5.3%(约11磅)。若计入所有患者(包括中止治疗者),orforglipron减重率为8.2%,口服司美格鲁肽为5.3%。
结果表明,36毫克礼来药丸治疗糖尿病患可能比14毫克口服司美格鲁肽(已获批上市商品名Rybelsus)更有效。
"对多数患者而言,这可能是控制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核心药物,"礼来首席科学官Dan Skovronsk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纽约大学朗格尼糖尿病与内分泌中心专家Michael Weintraub博士指出,orforglipron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仅优于其他口服2型糖尿病药物,包括注射制剂在内的所有2型糖尿病药物都相形见绌"。
礼来周三表示,预计2026年提交orforglipron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首席执行官David Ricks八月初向CNBC透露,希望"明年此时"在全球推出该药丸。
礼来与诺和诺德正激烈争夺GLP-1暴涨市场份额——分析师预测该市场到2030年代规模将达千亿美元。行业迫切期待更便捷选项,以缓解当前主导市场的高价周制剂造成的供应短缺和可及性障碍。
据分析师预估,口服GLP-1药物未来可能占据500亿美元市场份额。
研究局限性
但礼来药丸与更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的对比尚不明确,尤其对超重或肥胖非糖尿病患者。诺和诺德预计美国监管机构将在年底前批准其25毫克剂量药丸用于肥胖治疗,并已完成50毫克剂量三期试验。
Weintraub博士表示,将36毫克礼来药丸与未来可能获批的更低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对比"对司美格鲁肽有失公平"。他补充说,糖尿病患者减重效果通常不如非糖尿病患者,因此口服司美格鲁肽在肥胖人群中展现的近15%减重效果"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本就不预期出现"。
UT西南医学中心体重管理项目医疗主任Jaime Almandoz博士指出,由于试验仅显示礼来药丸在特定低剂量对比中降糖减重更优,"当我们审视结果感到兴奋时,有几个因素需要冷静考量"。
Almandoz认为"现在断言某款药物是类别领导者为时过早",但承认头对头数据有助医生判断哪种药丸更适合特定糖尿病患者。
试验详细结果将在医学会议上公布并发表于同行评审期刊。
Skovronsky强调公司无法对竞争对手未获批药物进行研究,但他有信心礼来药丸在头对头试验中能击败高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
他将orforglipron疗效比作"新一代"注射GLP-1药物,疑似暗指礼来爆款糖尿病注射剂Mounjaro和诺和诺德竞品Ozempic。
与此同时,Skovronsky称口服司美格鲁肽"实际表现处于较低水平,更近似第一代GLP-1药物",如诺和诺德的Victoza和礼来的Trulicity这些老牌糖尿病注射剂。
Rybelsus上市多年,意味着礼来药丸将是糖尿病领域的后来者。但两家公司正竞相开发口服GLP-1肥胖治疗药物。
与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不同,礼来药丸并非肽类药物。作为小分子药物,它更易被人体吸收且无需饮食限制。
试验细节
礼来ACHIEVE-3试验追踪近1700名服用经典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患者。
orforglipron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与既往试验一致。最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轻至中度。
礼来表示最高剂量组9.7%患者因副作用中止治疗,诺和诺德最高剂量组中止率为4.9%。
但礼来强调该研究未设计用于比较两药安全性和耐受性。
Almandoz认为orforglipron安全耐受性"完全在GLP-1药物预期范围内"。
"未见orforglipron相对司美格鲁肽存在任何令人担忧的信号,"他表示。
Skovronsky称公司对耐受性"感到满意",补充说明其表现与GLP-1注射剂一致。
而Weintraub则指出,副作用中止率"近乎诺和诺德药丸两倍"的事实"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他表示礼来药丸在既往三期试验中呈现类似中止率,其胃肠道副作用"很可能需要医患共同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