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打不死的小强”:比约恩·沈如何让Artichoke披萨火爆15年,用美味击退所有质疑  第1张

【编者按】15年坚守异域美食,一朝转身引爆餐饮圈!新加坡名厨Bjorn Shen的Artichoke餐厅突然宣布全面转型披萨店,背后竟藏着一位“不会做生意”老板的任性哲学。从鹰嘴豆泥到意式薄饼,从中东祖母秘方到自我身份觉醒,这位MasterChef评委用“十五年之痒”打破舒适圈。当别人在萧条期收缩战线,他却逆势豪赌——不是跟风追热点,而是终于活成自己梦想中“80年代必胜客”的狂想模样。芝士比肉还贵?破产也要笑着送外卖?这篇餐饮人的真心话,值得每个不甘平庸的灵魂细品。

做了15年的鹰嘴豆泥、法拉费和浓墨重彩的中东菜后,Bjorn Shen终于承认:他腻了。

"说真的,鹰嘴豆泥还能变出多少花样?沙威玛还能裹多少东西?"Artichoke餐厅的主理人兼主厨调侃道,"更何况,我在中东又没有祖母。"

他最初的食谱来自留学澳洲时同学母亲的传授。"某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做别人家的菜。"

但为什么要改变成功的配方?"因为我是个烂生意人啊!"这位手握品牌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科硕士的主厨冷幽默道,"真正的商人会说"躺赚就行"。但说实话,我确实不是做生意的料。"

于是在十五周年之际,Artichoke蜕变成沈主厨梦想中的披萨店:本质上像是80年代的必胜客,但绝非你印象中的模样。

十五年之痒

《MasterChef新加坡》评委坚持认为,十五年"真他娘的长"。

"我得了十五年之痒,"他说,"七年之痒乘以二,再加一。"

这种痒感并非新鲜事。在Artichoke十周年时,43岁的沈主厨就试图推动概念转型,甚至提案过"现代新加坡烧烤餐厅"和"越南烧烤餐厅"。但被团队集体否决。"他们反问我"不吃我们家还能去哪吃鹰嘴豆泥?"他们比我对这套菜系更执着。"

如今随着团队年轻化,时机终于成熟:过去半年生意放缓,经济大环境也不景气。

"别人选择躺平等待,我选择主动出击,"他表示,"既然能彻底改造餐厅,何必坐以待毙?"

Artichoke转型披萨的消息引发哗然。从"不要啊!为什么?再也不去了"到"为什么要跟风抄袭"的质疑不绝于耳。

当然这些人可能忘了,他五年前就在Small"s餐厅做过疯狂披萨omakase实验,这些年来更在雅加达推出炭烤披萨,在巴厘岛打造"新那不勒斯"派。

"所以不是我突然醒来发现披萨正流行,"他解释道,"在新加坡还没人做披萨omakase时,我就开始花几天时间发酵面团,折腾奇葩配料了。就像《美国派》里那句台词"我骨子里就是乐队人,只是从未加入乐队"。我本质就是披萨人,只是从未在新加坡开披萨店。直到现在。"

但别期待传统窑烤那不勒斯披萨。沈主厨的新Artichoke将提供罗马与底特律风格的混合体:方形脆皮,芝士铺满边缘——他认为这才是新加坡人的爱。"想象手工版的必胜客,"他咧嘴笑道。

披萨品类包含:堆满配料的长方形脆皮"厚板披萨"、双层夹心的"叠叠乐披萨",以及先炸后烤的"圆圆披萨"。

猎奇配料选择包括:枫糖培根配苹果、布里干酪、迷迭香和榛子的"培根苹果派";巴厘岛香料鸭配蛇豆拉瓦尔和参巴酱的"狂野鸭鸭";以及帕尔马火腿、布拉塔奶酪、菠萝蜜、姜花和蜂蜜的"热带惊雷"。

部分Artichoke经典菜式将以新形式保留,比如奶油绿哈里萨辣酱虾仁现已改成意面版本。

所有披萨都专门设计为适合外送,配料绝不会在运输中滑落。

改卖披萨会降低成本吗?沈主厨直言:"投入精力丝毫未减。而且很多人不知道,芝士其实比肉还贵。同等重量的新鲜马苏里拉奶酪,价格远超鸡肉或猪肉。"

初心不改,再战江湖

如同沈主厨经手的每个项目,这次转型既是创意突围也是生存之战。"我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他自豪宣称,"我擅长转化负能量,从黑粉身上汲取养分然后满血复活。"

正是这种战士本能,让Artichoke历经经济衰退、从中路搬迁至新芭蕾艺术区,甚至因搬迁延误亏损30万新元后依然存活。当其他餐饮人选择保守运营或静待时机时,沈主厨反而加倍下注。

最有趣的转折?Artichoke其实一直长着披萨店的样貌。"陶土地板、"Swensen式"灯光、木质镶板…根本是命中注定,"他大笑,"我们连装修都省了,直接拥抱终极形态。"

这次转型能否让Artichoke在新加坡动荡的餐饮市场再活十五年?餐厅标语已从"还没倒闭"变成"但愿这是个好主意"。

他耸耸肩:"就算破产到骑Grab单车送麦当劳,我也会保持微笑,至少我曾经拥有过一家披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