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美联社)——当老友大卫·佩恩和杰伊·温努克发起"9·11服务日"倡议时,他们只有一个纯粹的心愿:让这个充满创伤的日子,变成善意奔涌的纪念日。
如今全美即将迎来9·11事件24周年纪念,这个崇高使命已进化成国家级行动——无数美国人通过志愿服务,致敬那场灾难中逝去的3000多个生命。
这场全民行动本周三正式启动!数千名志愿者聚集在"无畏号"航母甲板上,在欢快的音乐中为纽约贫困家庭分装餐食,博物馆改造的航母翼舱瞬间变成爱心工厂。
志愿者们将生米、脱水蔬菜、小扁豆和调味料装进塑封袋,DJ在甲板播放着动感音乐——这些食材包最终将组合成新奥尔良风味的什锦饭。
"我们要创造一种仪式传统",活动主办方非营利组织"9·11日"联合创始人温努克坦言,"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个理念依然能引发全民共鸣"。
持续两天的活动计划为各地食物银行提供超200万份餐食。这只是全美25个城市大型志愿服务项目的冰山一角——从亚特兰大、波士顿到洛杉矶、西雅图,善意的星火正在燎原。
据官方预估,今年将有约3000万美国人参与各种服务项目。这个由国会2009年立法确立的"全国服务日",早已成为全民参与的超级IP。
除餐食分装外,志愿者们还同步开展衣物捐赠、社区清扫、献血活动等公益行动。就连对陌生人微笑、为他人扶门这样的小善意,都被赋予仪式感。
"我们要重温恐袭发生后那种最本真的人性光辉",另一位创始人佩恩动情地说,"那时没有红蓝阵营对立,只有人类最原始的互助本能"。
最让温努克动容的是,他的兄弟格伦作为志愿消防员和急救员,永远留在了9·11当天。"格伦若在世,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志愿者——他生而为助人,亦为助人而死"。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约1亿名在9·11后出生的Z世代正成为主力军。佩恩注意到:"当年的事件让美国人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如今深陷社会割裂的年轻人,正在疯狂渴望这种共同体感"。
25岁的皇后区居民约翰·丹尼柳克就是其中一员。这个恐袭发生时才满周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参与餐食分装活动时感慨万千:"母亲常说起当年在曼哈顿下城的创伤记忆,而如今我们能将9·11转化为服务与纪念之日,这种视角转换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