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或将放开堕胎药合法化?引爆舆论热议!  第1张

【编者按】六年前,韩国宪法法院将堕胎除罪化推上历史舞台,然而法律的空转却让数百万女性陷入更深的困境。当合法堕胎沦为纸上权利,黑市药丸、天价手术、隐秘的恐惧成为无数人难以言说的创伤。如今,米非司酮的合法化议题再度点燃战火,从国会辩论到国际组织发声,从青少年到弱势群体,这场关乎生命自主权的拉锯战背后,是医疗公平与性别平等的终极考验。我们不禁追问:当法律承认权利却拒绝给予通路,所谓的"选择自由"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六年前韩国宪法法院宣告堕胎罪违宪,但终止妊娠手术至今仍陷于法律真空,让女性持续面对不确定性、社会污名化和不安全的地下选择。

由于缺乏后续立法规范流程并保障安全获取渠道,寻求堕胎的女性被迫置身于灰色地带。医院常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拒绝手术:《母子保健法》仍将堕胎权限定于强奸、乱伦等特定情况。

女性不得不转向网络论坛或黑市,以惊人价格购买走私药物,直面假药风险与严重健康并发症的威胁。

对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及非城市居民而言,这道壁垒更为森严。

"刚上大学时,我至今记得那种恐惧——上网搜索、联系中国中介终止妊娠。因为无处求援,只能偷偷收快递药物,请假数天独自蜷缩在床承受整个过程,"一位要求匿名的24岁女性向《韩国先驱报》坦言。

如今争议再度引爆,李在明政府近期将堕胎药物合法化纳入五年国政规划。

争议核心药物米非司酮——这种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药物,与米索前列醇联用可实现无手术堕胎。全球90余国沿用数十年,世卫组织自2005年将其列入基本药物清单,认证为经证实的低风险医疗方案。

2024年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也建议正式引入并将其列为必需药物。

但尽管国际认可其安全性,该药在韩国仍遭禁止。卫生部门坚称须优先建立监管法律框架。

今夏执政党与在野党议员双双提交法案,明确承认药物堕胎属于合法医疗行为。

共同民主党议员南仁顺与10名联署者于7月提交第22届国会首例相关法案,修订《母子保健法》将堕胎定义为"通过手术或药物方式终止妊娠",要求纳入国民健康保险体系,同时废除多项供应限制。

国际声浪正放大事态紧迫性。

周二首尔国会圆桌会议上,"网络女性"组织医师苏珊娜·费尔德惠斯强调妊娠终止应被视为"基本权利"。该国际非营利组织专为安全堕胎受限制地区的女性提供药物。

"全球年均7300万例堕胎中,2500万通过不安全方式进行,"她指出,"堕胎药物是确保女性摆脱隐秘危险操作的第一步。"

研讨会数据显示,药物堕胎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低于0.5%。

费尔德惠斯警示,堕胎非法的社会往往加剧不平等。

"需求者多是最脆弱群体,"她以家暴性侵幸存者、青少年和失业女性为例,"缺乏正规体系时,信息、教育和经济资源匮乏者被迫走向不安全堕胎。"

国立医疗中心产科医师尹贞元对此深表认同,称堕胎服务已异化为"奢侈品",对移民女性、残障人士等主流体系排斥者尤甚。

她更担忧需求与医疗能力的鸿沟持续扩大——特别是今年初实习医生辞职潮导致妇科服务缩水后。

韩国女性发展研究院2025年论文显示,堕胎手术费用持续攀升,40%患者支付超过100万韩元(约718美元)。

保健福祉部长官郑银敬亦表示政府将研讨引入堕胎药物。

宪法法院2019年判决认定堕胎定罪侵犯女性身体自主权,要求立法者在2020年底前制定新法。

然而国会未能如期行动,使该程序深陷法律灰色地带长达六年。

2023年逾1800名药师、医生和市民联署请愿,要求食药处批准堕胎药物并列为必需药品,但监管机构以缺乏社会共识为由拒绝。

随着政府将安全堕胎纳入妇女健康与权利宏观议程,合法化终获承认的期待正在升温。

但专家警告:在立法者将政策承诺转化为可执行法律之前,女性仍将承受系统风险——这个系统在理论上承认选择权,却拒绝提供安全实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