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加坡司法系统再次引领科技革新!从今年11月起,小额索偿法庭的普通民众将能用上法庭官方提供的AI神器——只需一键,就能把冗长的法律文件自动提炼成清晰易懂的摘要。这意味着没有律师帮助的普通人,也能快速理解案件核心,高效准备材料。这不仅是人工智能与司法体系的深度碰撞,更是“科技向善”的鲜活体现。从此,维权不再被文书淹没,正义之门向每个人更敞开一步!
新加坡重磅消息:为帮助自助办理案件的民众更高效维权,消费者 soon 将能使用法院提供的生成式AI工具,把冗长文件浓缩成更易懂的文本,快速向不良商家追讨损失!
在小额索偿法庭提交或回应申索的个人——消费者最高可申索2万新元(约1.56万美元),若双方同意则可提高至3万新元——都能用这个工具更好地理解案情,并准备法庭文件。
新加坡法院发布公告称,该工具已于本周三(9月10日)先供审裁处法官用来摘要案件文件,十一月起将开放给申索人和答辩人使用,具体日期稍后公布。
这一工具由新加坡司法机构与Harvey AI合作开发。去年,新加坡法院与这家美国初创公司签署了两年技术使用备忘录,而今年9月8日双方续签并扩大了合作范围。
此次新功能是在早前推出AI生成文件翻译服务基础上的升级,目的是借科技之力让司法服务更普惠。
值得注意的是,小额索偿法庭中的申索人与答辩人都是自诉自理,不请律师。
去年,该法庭处理超1.1万起案件,2023年超1万起,2022年也超过9000起,案件量持续攀升。
目前当事人须自行提交文件,可能包括收据、WhatsApp聊天记录等证据。他们得在准备己方材料的同时,研读对方有时极为冗长的文件。
有了这款AI摘要工具,审裁官现在也能用它快速掌握每起纠纷的事实脉络,更高效准备庭审。
新加坡法院强调:“通过简化文件分析,工具让法官能把时间和专业能力聚焦于案件中更复杂的部分。即便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仍能维持高水平的司法裁判质量。”
工具怎么用?看这里!申索人和答辩人可在社区司法与审裁系统(CJTS)网络平台上查看自己及对方上传的文件。
系统将新增一个AI生成摘要标签页,用户可自主选择需摘要的文件。
生成摘要约需10-15分钟,用户还能在系统中查看以往所有的摘要请求记录。
生成的摘要将提炼出案件中涉及的法律与事实问题、申索内容和理据。
使用前会弹出免责声明,明确指出该摘要由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生成,不保证准确或完整。
声明强调,摘要“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建议,也不代表法庭判决倾向。
声明的最后写道:“若在法庭上使用本文件,使用人须明确同意并对摘要内容负全部责任。”
该摘要算法搭载光学字符识别功能(OCR),可读取PDF、扫描文件甚至屏幕截图等任何图像中的文字。
不过图像质量非常关键。比如,WhatsApp对话的截图如果文字清晰,AI识别准确率会更高。
新加坡法院表示将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系统。用户可通过CJTS系统案件文件夹中的在线表单提交使用感受。
司法机构转型与创新首席长官陈建辉先生表示:“我们致力于运用科技提升司法便民度。这款AI工具正是这一使命的体现,它既帮助审裁官应对日益增长的案件量,又始终维护司法的高质量与公平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