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案引爆社会焦虑:查理·柯克事件揭示恶性循环,民众情绪濒临失控!  第1张

【编者按】美国社会再响惊雷!右翼网红查理·柯克当众遇刺,三千人目睹血腥时刻。这场光天化日之下的政治谋杀,撕开了美国社会最深的伤口——政治暴力正在成为"新常态"。专家警告:这绝非孤立事件,而是社会撕裂的必然恶果。当理性辩论被枪支取代,当政见不合演变成夺命子弹,美利坚正滑向内战边缘。更令人心惊的是,今年前半年政治暴力事件同比激增近一倍!究竟是谁在点燃仇恨?为什么美国独陷暴力漩涡?而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为何能独善其身?让我们透过血泊看清真相。

专家警告:右翼网红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将成为美国政治暴力狂潮的分水岭!这场杀戮可能引爆本就四分五裂的美国,激起更严重的动荡。

柯克创建的保守派倡议组织"转折点美国",曾借助社交媒体为特朗普的MAGA阵营吸纳数百万年轻支持者。本周,这位31岁的意见领袖在犹他州大学对着3000人露天演讲时,竟遭枪手当众射杀。

作案动机至今成谜,警方正在全力追凶。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学院政治理论家罗恩·利维博士直言:这起刺杀表明政治暴力正在美国"常态化"。

他补充道,虽然近期出现"暴力回潮",但政治暴力对这个国家来说并不新鲜。

"从内战前到内战期间,再到百年前因阶级差异等问题引发的首波恐怖活动,政治暴力从来都是美国政治体系的顽疾。"他说,"毕竟已有五位总统遇刺,这根本不算新鲜事。"

特朗普本人去年就经历过两次暗杀企图。

马里兰大学研究员迈克·詹森透露:该校自1970年起建立恐怖主义数据库追踪政治暴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发生约150起政治动机袭击——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我们正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若不加以控制,极易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内乱。"他警告道,"这次刺杀绝对可能成为引爆更多暴力的导火索。"

政治暴力为何愈演愈烈?

利维指出,当社会失去"理性分歧"的能力时,暴力反而被视为更合理的选择。

"当你根本不认为对方有任何价值观点,当理性辩论在公共讨论中彻底缺席,谋杀政敌反而显得更"合理"。"他分析道,"这当然不是理性应对,只是信息匮乏和群体狂热的恶果。"

为何美国独陷暴力漩涡?

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科学讲师马克·罗尔夫博士表示,政治动机暴力已成为"美国政治与社会的背景杂音"。

"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枪击,包括无数儿童。"

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枪击致死人数达46,728人,创历史第三高纪录。

国内恐怖主义专家指出,经济不稳定、种族人口结构变化的焦虑、政治话语日益煽动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导致美国暴力升级。

传统的意识形态分歧——曾经仅限于政策争议——已演变成更深层的个人仇恨。社交媒体、阴谋论和个人怨愤的混合发酵,不断放大这种敌意。

利维认为社会经济因素是政治暴力在美国泛滥的根源。

他将教育缺失视为分裂催化剂:"极端阶级差异与普遍低教育水平并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极易相信对其他群体的仇恨言论。"

"这正是政客们试图利用的。制造对立服务于他们的政治目的——只要能煽动民众情绪获取政治利益。"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大幅削减国内反极端主义力量,将资源转向移民执法,声称南部边境才是头号安全威胁。

罗尔夫则将部分暴力归咎于"美国例外主义加剧政治冲突"。

"自诩世界第一的国家必须维持极高标准,而不同政治阵营对这些标准有不同解读,这就形成了极其残酷的政治角斗场。"

但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拒绝政治暴力。

去年10月路透社/益普索民调显示:仅6%的受访者认同"为本党政治目标威胁/恐吓他人是可接受的",这个比例在民调中几乎可忽略不计。

澳大利亚如何避免深度撕裂?

两位专家均表示澳大利亚不会出现类似政治暴力。

利维解释说,澳大利亚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有效抵抗了"深度极化"。

"基于多种原因,澳大利亚政治更倾向中间路线。极端右翼或左翼政党通常只能吸引少数——可能至多四分之一选民。而这些选民多数并非暴力极端分子,只是政治立场更激进。"

他还指出,"高度务实"的独立议员崛起,使社区感到与政治代表联系更紧密,这进一步减少了分裂。

利维强调,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监管方式将起关键作用:"如果我们认同媒体环境对极化程度至关重要,那么社交媒体和AI可能成为 destabilizing factor。"

"难道要放任社交媒体撕裂社会,并通过制造对立牟利?"

罗尔夫指出澳大利亚在文化和政治上与美国存在本质差异。

他以枪控法为例:这在美国是重大争议议题,但在澳大利亚阿瑟港大屠杀后迅速完成改革。

"美国人难以理解的是,我国右翼如约翰·霍华德等人与左翼在枪控问题上立场一致,共同推动立法。这类议题在美国永远无法达成广泛共识。"

罗尔夫认为"极化"一词在澳大利亚政治评论中被过度使用,更准确的描述应为"碎片化"。

"我们的议会制度——包括强制投票、优先选择制和比例代表制——有助于更好代表不同意见。虽非完美,但确实实现了更广泛的意见代表,也就是我说的碎片化。"

而在大西洋彼岸,詹森对美国前景表示悲观。

「无论你是否认同,这届政府上任八个月已对国家造成深刻改变。」他说,「有人热爱这种改变,有人深恶痛绝。憎恶者开始采取行动,支持者必然反击,这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极其可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