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况下主动基金惨遭滑铁卢,选举冲击波中指数基金成最大赢家  第1张

【编者按】在投资世界里,主动管理型基金常被包装成“市场波动中的王者”,宣称能凭借灵活调仓、精准择时,在风云变幻中跑赢大盘。然而,最新数据却狠狠打了脸——晨星报告显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黑天鹅”频出、政策与地缘风险交织的年度,仅有33%的主动基金战胜指数。更扎心的是,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年,这个比例更是惨跌到21%。高额管理费、择时失误、选股偏差……主动基金的光环正在迅速褪色。这篇文章,或许能帮你重新思考:你的钱,到底该交给谁?

  • 在市场波动时期表现优异,一直是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和ETF经常被吹嘘的优点。
  • 但晨星发现,从2024年7月到2025年6月,只有33%的主动基金跑赢了对应的平均指数基金。
  • 分析师指出,这段时期选举、行政命令、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带来了充足的市场波动,本是主动基金“秀操作”的最佳舞台。

根据晨星最近的一份报告,过去一年,主动基金“极其艰难”地试图战胜指数基金对手。

晨星北美ETF及被动策略研究总监Bryan Armour表示,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与关税和地缘政治相关的市场剧烈波动期间——而这正是主动基金经理通常声称自己能 outperform(表现更好)的那种波动时期。

根据晨星8月发布的报告,在计入投资费用后,从2024年7月到2025年6月,只有33%的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资产加权回报率高于其对应的平均指数基金。

报告发现,这一比例较前一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主动基金没抓住“过山车行情”

采用主动管理的资金经理会挑选他们认为能够跑赢大盘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

相比之下,指数基金不进行选股;它们跟踪市场,而不是试图战胜市场。

主动基金经理经常吹嘘的一个卖点是,选股者有能力在波动时期进行关键交易,从而战胜那些被动跟随市场起伏的投资者。

然而,Armour告诉CNBC,数据普遍反驳了这一论点。

他上个月写道:“选举、行政命令、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截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市场如坐过山车。” “传统观点认为主动经理应能更好地管理这些复杂情况,但业绩表现却恰恰相反。”

这种趋势长期来看也是如此。

晨星发现,在截至2025年6月的10年里,只有21%的主动策略存活下来并击败了其对应的指数。

成功率因板块而异

数据显示,当然,成功率因板块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Armour说,例如,指数型美国大盘股基金——比如那些试图跟踪标普500指数的基金——长期来看几乎总是击败其主动管理的对手。

根据SPIVA的数据,过去10年,只有14%的主动管理型美国大盘股基金跑赢了标普500指数。

Armour说,除了成功率低之外,大盘股主动基金如果选错了标的,还可能付出沉重代价。换句话说,当它们表现不及基准时,这种不佳表现的幅度相对较大。

Armour说,相反,主动基金经理在市场流动性较差的领域通常表现更好,例如固定收益、房地产以及小盘股和新兴市场股票。

例如,根据晨星的数据,在过去10年里,43%的主动管理型高收益债券共同基金和ETF击败了其对应的指数基金。

费用是关键

Armour说,与主动基金相比,费用是指数基金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

根据晨星的数据,指数基金的资产加权年平均费用率为0.11%,而主动基金的费用率为0.59%。

主动基金需要有更高的相对回报才能克服这种费用差异。

除此之外,更高的费用也会侵蚀投资者的收益。例如,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数据,一个拥有10万美元、年收益率为4%、支付0.25%基金费用的投资者,20年后将拥有20.8万美元,而支付1%费用的同样投资者将拥有17.9万美元,少了2.9万美元。

Armour说,由于指数基金拥有 broad market index(宽基市场指数)中的所有证券,因此它保证能同时拥有相对的赢家和输家。虽然主动经理人可能比其指数对手拥有更多赢家,但他们也有错过(赢家)的风险。

Armour说,许多主动基金经理在4月份特朗普总统首次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时进行了避险操作,但市场随后却快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