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短短数年来,英国层出不穷的政策变动已经彻底改变了赴英留学生的数量与构成。
2023年1月,化名萨米的男子带着两个孩子以“陪读家属”身份从印度抵达英国——他的妻子被伦敦某高校硕士课程录取。
截至2023年6月的一年内,英国共签发65.7万份学生及陪读签证,创下自200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萨米一家正是其中一员。
近20万签证获得者(占总量的28%)来自印度,使印度成为最大生源国,尼日利亚和中国紧随其后。这三国留学生规模合计占全部学生签证的三分之二。
萨米透露,印度中介通过伪造资金证明为其家庭获取签证,这些材料最终被提交至英国内政部。
他同时承认:妻子从未真正打算读书。
尽管多数留学生持真实材料入境,但造假规模已成谜团——内政部虽统计查获案例却从未公开数据,而萨米一家至今未被发现。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英国学生签证发放量已从2023年峰值下降三分之一至43.6万份,但仍高于2012-2021年间年均30.5万的水平。
2023年,英国签发了15.4万份学生陪读签证(含配偶及子女),相当于每三名主申请人就携带超过一名家属。到2025年,该数字暴跌至1.8万。
这一骤变源于2024年1月保守党政府出台的新规:严格限制留学生携带家属赴英——若萨米一家晚半年申请,这条路将被彻底堵死。
欢迎参与我们的移民政策辩论
签证转换漏洞被彻底封死
萨米表示,他掏空积蓄支付印度中介,对方承诺夫妻俩抵英后可轻松转换签证,实现定居英国的梦想。
事实上,自2019年起,留学生通过在结业前或毕业后转为工作签证留英的做法日益普遍,居留时间也显著延长。
内政数据显示:2019年入学的国际学生中,四分之一在五年后的2024年仍持有效签证留英,创200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比例。
类似地,2021年入学学生三年后留英比例从2011-2018年间的34%飙升至59%。
更关键的是:三年后仍留英的人群中,工作人数首次超过继续深造者。
内政部解释称,这一增长源于更多硕士生转向毕业生工作签证路径。
但萨米一家的转签计划已彻底落空——因其妻子未注册硕士课程,原签证被注销。
自2023年7月起,苏纳克政府明确规定:禁止持学生签证者在完成学业前转为工作签证。
英国大学国际部主任杰米·阿罗史密斯指出,高校支持堵塞这一“漏洞”,因为“若学生持学习签证入境却三个月后辍学,不符合大学利益”。
政府还计划将毕业生工作签证时长从两年缩短至18个月。
本月起,英国更出台严规:高校必须达标的签证通过率和课程完成率将绑定惩罚机制,未达标者将面临制裁。
“政府实质上是在强化既有监管。这对高校将是挑战,但变革终将落地——我们正与政府紧密合作。”阿罗史密斯向天空新闻坦言。
避难申请:最后的选择?
萨米一家现已提交避难申请,目前正等待裁决,期盼获得合法留英身份。
萨米表示渴望在英工作,但因缺乏有效签证或避难身份,目前属非法务工。
社会服务机构已将该家庭评定为“赤贫状态”,依靠地方政府和慈善组织救济维生。
近年来,持学生签证入境者申请避难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签证类型。截至2025年6月,相关避难申请达1.48万份(虽低于2023年6月峰值1.65万)。
2021至2025年间,每签发50份学生签证,就有1人持学生签证申请避难。
目前尚无数据表明这些申请的成功率。
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宣称要“严厉打击”学习签证到期后申请避难的行为,政府正主动联系国际学生警告勿逾期滞留。
截至2025年6月,共有10,441名曾申请避难者被自愿遣返或强制驱逐(并非所有人都在当年提交申请)。
高校生存依赖国际学费
阿罗史密斯透露,自2018/19学年起,国际学费已成为高校资金模式的重要支柱——因为历届政府均拒绝按通货膨胀率增加教育拨款。
这意味着高校必须通过其他方式填补资金缺口,而国际生学费成了最主要来源。
2023/24学年,国际生学费贡献了高校总收入的23%(达121亿英镑),较2018/19学年的16%大幅增长。
“过去两年赴英国际生数量下滑,这确实给高校财政带来挑战,”阿罗史密斯警告,“我们最终需要的是更可持续的大学资助体系”。
数据与取证团队是天空新闻旗下多元技术部门,致力于透明新闻报道。我们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与可视化讲述数据驱动故事,结合传统报道与卫星图像、社交媒体等开源信息分析,用多媒体叙事揭示世界真相的同时,展现新闻生产的全过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