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疲惫不堪,加沙攻势计划受阻  第1张

【编者按】战争背后的人性挣扎,远比战场上的硝烟更令人窒息。当以色列政府再次吹响征兵号角,数万预备役士兵却陷入去留两难——疲惫的身心、濒临破碎的家庭、停滞不前的事业,与对战争正义性的深刻质疑交织成无法忽视的现实困境。这场持续近两年的冲突不仅消耗着军事资源,更在悄然瓦解社会凝聚力。当保家卫国的热血遇上无休止的征召循环,当宗教特权与兵役公平形成尖锐对立,士兵们的沉默缺席已成为最震耳欲聋的反战宣言。以下是《纽约时报》深度报道的中文编译:

耶路撒冷讯——以色列正筹备征召数万名预备役士兵投入加沙城攻势,但军方官员坦言:经过近两年消耗战,究竟有多少人愿意重返战场仍是未知数。

过去数月,越来越多的以军预备役士兵拒绝报到。有人归因于身心俱疲,有人要挽救濒临破裂的婚姻或摇摇欲坠的事业,更多人直言对这场战争日益幻灭。

军中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恐将让总理内塔尼亚胡掌控加沙城、彻底击溃哈马斯的计划复杂化。军方计划增召6万名预备役人员,并延长2万现役士兵服役期。

除加沙地带外,以军仍在多条战线作战:士兵们既要在黎巴嫩南部和叙利亚巡逻,又需频繁突袭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城市。

军方未提供逃兵具体数据,但五月有高级军官向议会承认存在人员损耗。四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士兵称其部队仍有战斗意志,但十余名官兵描述其部队严重减员——至少两人表示40%-50%的预备役战友未报到。

多数匿名受访者担心遭到报复。尽管极少人因拒服兵役受惩,仍有数名因意识形态拒绝参战者被短期军事监禁。

四名安全官员透露,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反对扩大加沙攻势,部分原因正是对预备役战斗力的担忧。

以色列实行犹太裔普遍征兵制(极端正统派豁免权备受争议),预备役占全军三分之二,尤其是飞行员和步兵营这些攻坚加沙城的关键力量。

两名匿名国防官员表示,虽然部分军方策划者认为多数预备役仍响应征召,越来越多人担心兵力短缺将阻碍行动完成。空军预备役分析师奥默·丹克直言:"当前模式不可持续,军队已精疲力竭。"

军事分析家指出,从民间征召预备役的体系仅适用于短期战争。如今许多预备役已服役数百天,成为缺席的父亲、员工和学生。某连队从满编100人锐减至60人,军方被迫采取"作战一周+带薪休假两周"激励制度。

一名步兵称去年底征召时仅半数队员报到,另有预备役排长表示虽然自家士兵仍在坚持,其他部队出勤率低至40%。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引发加沙战争,以政府当时征召30万预备役。初期出勤率超100%,志愿者涌向基地请战。但随着战争持续,裂痕逐渐显现。

退役准将海曼指出:"这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真实的挣扎。"更让士兵愤怒的是,政府为满足内塔尼亚胡政治盟友,极力豁免极端正统派兵役,却要求其他人无限期延长服役。

大学生罗恩·佩雷兹即将开始第四次预备役征召(持续至十月),他表示最痛苦的是无法规划未来:"军方 cynically 利用我们的爱国心,却放任数万人免役。"

为维持士气,军方将厌战预备役调往西岸等平静战线,改派年轻新兵进入加沙。亦有士兵基于意识形态拒绝参战——26岁费因纳上尉因拒绝部署被军事监禁25天,他指控政府"宁愿抛弃人质也要拖延战争"。

28岁战斗兵佐哈尔-萨尔五月赴加沙前,家人和女友苦苦劝阻这场连他自己都不再支持的战争。他在奔赴前线的电话中说:"这早该结束了。"但和许多最终选择归队的士兵一样,他无法抛弃战友:"全队都在战场,怎能独善其身?"

然而最新随访中,佐哈尔-萨尔坦言不确定下次是否还会响应征召。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