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人齐声歌唱 传统合唱节庆贺爱沙尼亚文化
爱沙尼亚塔林(美联社)——超过21,000名合唱团成员的声音在爱沙尼亚的雨中响起,大批观众爆发出掌声,对阴沉的天气毫不在意。
尽管下着大雨,周六晚上,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巨大户外场地——歌曲节场地仍然挤满了人。传统的歌舞庆典几十年前激发了反抗苏联控制的运动,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表演者和观众,许多人穿着民族服装。
这个为期四天的合唱和舞蹈活动以爱沙尼亚民歌和爱国歌曲为中心,大约每五年举行一次。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20世纪80年代末,它激发了反抗的“歌唱革命”,帮助爱沙尼亚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摆脱苏联的占领。
直到今天,这仍然是这个约130万人口的国家的主要民族自豪感来源。
今年,主要活动的门票——周日举行的七小时音乐会,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合唱团——提前几周就已售罄。
歌曲节的指挥兼艺术总监助理拉斯穆斯·普尔将这种受欢迎程度的激增归因于爱沙尼亚人在全球动荡,尤其是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之后,渴望一种团结感。
“我们今天比六年前(上次举行庆典时)更希望感受到团结,我们希望感受到我们是爱沙尼亚的一部分,”普尔周五告诉美联社。
苏联占领
举办大规模的先是以歌曲为主,后来发展为歌舞结合的庆典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爱沙尼亚还是俄罗斯帝国一部分的时期。
第一次歌曲庆典于1869年在南部城市塔尔图举行。塔尔图大学副教授埃洛-汉娜·塞尔亚马表示,这预示着爱沙尼亚民族觉醒时期的到来,当时爱沙尼亚语的新闻、戏剧和其他事物开始涌现。
这些庆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爱沙尼亚独立时期以及随后的近50年苏联占领期间持续举行。
塞尔亚马在一次采访中说,苏联统治者热衷于“各种大规模表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苏联政权利用这一传统并试图将其收编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她说,当时爱沙尼亚人必须用俄语演唱苏联宣传歌曲,但他们也可以用母语唱自己的歌,这既是一种反抗行为,也是一种心理治疗。
塞尔亚马说,与此同时,组织这样大规模活动的复杂后勤工作教会了爱沙尼亚人如何组织,因此当20世纪80年代政治气候发生变化时,反对苏联统治的抗议自然以聚集和歌唱的形式出现。
这种团结超越了爱沙尼亚的国界。在“歌唱革命”期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200万人手拉手形成了一条600公里(370英里)的人链,用一首歌抗议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了爱沙尼亚的民歌节以及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类似活动,认为它们展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用歌唱获得自由”
玛丽娜·努尔明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十几岁时参加“歌唱革命”集会的情景。今年,她从目前居住的卢森堡前往塔林,作为一名合唱团成员参加歌舞庆典——这是她长期以来的爱好。
她告诉美联社,“歌唱革命”是一个“我们用歌唱获得自由”的时期。
塞尔亚马表示,歌舞庆典在20世纪90年代可能曾一度人气下滑,当时爱沙尼亚在苏联解体后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崛起,经历了一段较为困难的时期,但此后又恢复了活力。
她说,年轻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愿意参加的表演者总是超过场地容量,还有一些人离开爱沙尼亚到国外生活,但仍会回来参加。
努尔明就是一个例子。她是“欧洲爱沙尼亚人合唱团”的一员,这个合唱团汇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爱沙尼亚人。
许多歌唱机会
今年的四天庆典从周四开始,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0多名舞者进行的几场体育场舞蹈表演和一场民间乐器音乐会。
周末达到高潮的是约有32,000名合唱团成员参加的歌曲节,之前还有一场盛大的游行,所有参与者——歌手、舞者、音乐家,穿着传统服装,挥舞着爱沙尼亚国旗——从市中心游行到波罗的海边的歌曲节场地。
参与者来自爱沙尼亚各地,也有来自国外的团体。男女老少都有,年龄从6岁到93岁不等。
对大多数人来说,唱歌跳舞是在日常工作或学习之外的爱好。但要参加庆典,团体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过程,并进行数月的排练。
对于来自爱沙尼亚西部萨雷马岛的电气工程师卡尔·凯斯屈拉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作为歌手参加歌曲庆典——但他之前曾作为观众参加过。
“我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真的很特别,几乎每个你遇到的人都去过或至少参与过一次。所以我也想体验那种感觉,”30岁的凯斯屈拉周六在游行中告诉美联社。
情感高潮
今年歌曲节的主题是方言和地区语言,曲目包括民歌、这些庆典中传统演唱的著名爱国歌曲以及专门为此次活动创作的新作品。
歌曲节的艺术总监赫利·尤尔根松表示,尽管观众不会知道所有的歌曲——尤其是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但会有很多合唱的机会。
周日的主要音乐会将以一首名为《我的祖国是我的爱》的歌曲结束——这是爱沙尼亚人在1960年的庆典上自发演唱的一首爱国歌曲,以抗议苏联政权。自1965年以来,每届歌曲庆典都以这首颂歌结束,表演者和观众都将其描述为整个活动的最高情感点。
今年将指挥约19,000人合唱这首歌曲的尤尔根松动情地说:“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
她相信,150多年前推动这一传统的动力今天依然存在。
“有过不同的转折点,经历过许多历史曲折,但对歌唱、歌曲和人们的需求始终如一,”她说。“有些歌曲我们总是唱,我们想唱。正是这些让这一传统延续了150多年。”
“我们忘记烦恼”
参与者将这一庆典描述为他们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沙尼亚人总是通过歌曲和舞蹈度过艰难时期。如果遇到困难,我们一起唱歌,这会让一切重新凝聚,然后我们忘记烦恼,”歌手皮雷特·雅各布森说。
“和所有爱沙尼亚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真的很棒,”参加舞蹈表演的工程师塔维·彭特马说。“我们就像同呼吸共命运。”
欧洲爱沙尼亚人合唱团的约100名成员今年从欧洲各地赶来参加歌曲庆典。其中包括卡娅·克里斯,她从德国赶来,过去25年她一直住在那里。
“爱沙尼亚是我的家,”她说,并补充道,“和朋友们在一起,保持我的爱沙尼亚语,维护爱沙尼亚语言和文化”对她很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智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