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新学年开启,家长对着Target购物小票叹气时,全美数百万学生总会顶着四个精确到令人好奇的头衔重返校园:大一新生(freshman)、大二生(sophomore)、大三生(junior)和大四生(senior)。我们脱口而出这些词——"我参加辩论队时是大二生""她大四那年全科拿A"——却从没停下来问过这个明摆着的问题:这些词到底啥意思?
说实话,sophomore这词听着像中古拼写大赛的遗留产物,freshman在2025年还带性别后缀实在诡异。这些称呼到底从哪来的?为啥我们要用?它们又是如何深深扎根教育系统,连高中生都开始自称junior?
为搞懂这些学术黑话,我们特邀词源学家、《词语解密》播客主理人杰斯·扎法里斯,以及肯塔基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托马斯·古斯基博士开课!现在就来揭开这些学年标签的惊人历史。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些称呼哪来的?
"这些术语16世纪起源于英格兰大学,"古斯基透露。举个例子:牛津是英语世界最古老大学(约1096年就有教学证据!);剑桥建立于1209年。
从13世纪到19世纪初,牛津剑桥(合称Oxbridge)一直是英格兰唯二大学;其他尝试办学的都没撑下来。凭借对高等教育的垄断,他们的架构成了默认的英格兰范式。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了托马斯·纳什1596年小册子中的句子——这是现存最早的相关文字记录:"他在剑桥不过是个freshman"。1688年《纹章学苑》书中更写道:"大学学院的各级人员…Fresh Men, Sophy Moores, Junior Soph, or Sophester. And lastly Senior Soph。"拼写虽不同,但绝对能认出这些词!
每个词背后有啥渊源?
现在逐个破解freshman、sophomore、junior和senior的词源密码!
Freshman(大一新生)
这是四词中最直白的。Freshman就是指新来乍到的人。"他们是第一年学生——新鲜出炉嘛,"扎法里斯笑道。据《牛津英语词典》,该词1557年首次记录时泛指菜鸟,1583年起特指大学一年级生。
Sophomore(大二生)
这词来历最曲折!"有个广为流传的假词源说sophomore意为"聪明的傻瓜"——源自希腊词根sophos(聪明)和moros(愚蠢),"扎法里斯揭秘,"虽然生动有趣,但并非真相。"
真相是?这词其实与sophism(诡辩术)更相关。诡辩学派是早于苏格拉底的古希腊思想流派,以口才、修辞和说服技巧闻名——本质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律师群体。
扎法里斯补充:"在牛津剑桥(自建校起),学生要修习修辞、推理与辩论术,专注这些领域的学生被称为sophisters。受法语影响发音变成sophumay,最终进化成现代版sophomore。"
由于《牛津英语词典》将sophism定义为"看似合理实则谬误的论证",扎法里斯指出""聪明傻瓜"这个解读放在当时估计也是个梗!"
Junior和Senior(大三/大四生)
sophister的称呼与修辞学研究在剑桥牛津延续到第三四年。三年级生叫junior sophisters,四年级是senior sophisters。这些区分词借自日常英语——junior指较年轻或资浅,senior指年长或资深。约1850年起sophister后缀逐渐消失,最终简化为juniors和seniors。
这些词怎么漂洋过海到美国的?
当英格兰教育者定居美洲,他们带去了教学方法和Oxbridge等级制。哈佛学院(1636年建校于波士顿近郊)很快采纳了这四个称呼,威廉玛丽学院(1693年建于弗吉尼亚)等纷纷效仿。到18世纪,美国高校已普遍按这四个年级分类学生——不仅为追踪学业进度,更是构建至今存在的社交等级制度。
之后便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据古斯基所述,马萨诸塞州1852年率先推行公立义务教育,各州陆续跟进。最终中学开始模仿大学采用四年制,连带把这套称呼也搬了过来。
《牛津英语词典》引用1889年《费城问询报》的句子:"高中Freshmen昨日在东公园击败了Juniors"。到20世纪初,这四个标签已成美国高中标准配置。
为啥非要给学生贴这些标签?
除了标识学业阶段,这些头衔历史上还象征地位甚至特权。在早期大学(尤其是哈佛耶鲁这类精英校),大四生往往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更好待遇,大一新生则得干杂活(比如:"新生,去给我拿羽毛笔!")。
这些标签强化了导师文化与纪律体系,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进步,更在社交和制度层级中晋升。它标志着成熟度、经验值以及毕业准备状态——不仅是学术上,更是社交层面。
全球都用这些称呼吗?
freshman、sophomore、junior和senior基本是美国特产。"我在国际工作中从没在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或大学见过这些词,"古斯基表示。多数国家"中学用年级(如"十年级生"),大学用就读年份(如"大一本科生")"。
信不信,连发源地英格兰都这样!19世纪(终于)涌现出牛津剑桥之外的新高校(如1832年的杜伦大学、1836年的伦敦大学)。这些新机构提供更广泛实用的教育,力求更亲民。使用清晰直白的数字年级(第一年、第二年等)避免了古老Oxbridge行话可能造成的困惑或排外感。
19世纪初,牛津剑桥官方仍沿用老称呼,但在校外愈显过时难懂。到19世纪末,连Oxbridge都改用了数字年级系统。
这些词后来有啥新玩法?
这些词仍标志学业里程碑,但含义早已突破校园:
Freshman 可指首次尝试("这家初创公司的freshman产品发布引发关注,尽管设计还需打磨")。此外因其性别指向,许多学校已改用更包容的first-year student。
Sophomore 现可泛指任何"第二个":"首张专辑一炮而红后,这位歌手感到第二张专辑必须更炸。"
Junior 可指资浅者——比如律所的初级合伙人。
Senior 保留最高阶含义(本意):老年人、纽约州资深参议员、杂志主编等。
所以下次听到有人哭诉"不敢相信我家宝贝要当freshman了",你会知道这个小标签背后藏着厚重的语言文化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