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拉丁裔学生疾呼:AI教育刻不容缓,校园智能化改革亟待推进!
【编者按】当AI以排山倒海之势闯入课堂,我们究竟该拥抱还是抗拒?16岁多米尼加少女用ChatGPT逆袭英语考试的故事,正在波士顿掀起一场教育革命。三分之一学生是非英语母语者的公立学校体系,与能瞬间生成论文的AI工具,正在重塑学习的本质。这不仅是技术博弈,更关乎教育公平的未来——当有色人种学生更频繁使用AI却缺乏指导,当小组作业变成人机对话而非人际协作,我们是否正在用效率换取思考的能力?这篇来自教育前线的深度报道,将带你窥见人机共生的未来课堂。
西班牙语阅读
当戴贝利斯·古兹曼高二备战MCAS考试时,她根本不需要纠结——答案显而易见。
和牙买加平原玛格丽塔·穆尼斯学院的许多同学一样,古兹曼仍在学习英语。对这位来自多米尼加的16岁少女而言,要用尚未精熟的语言进行数小时考试,简直令人窒息。
“我当时不断自问:‘天啊,我的英语毫无起色,该怎么办?’”她在西语访谈中坦言。
转折点来自ChatGPT。
整整一周,这个AI聊天机器人成了她的老师、导师和学习伙伴。她反复练习可能出现的考题,让AI打磨语法细节,精心演练简答与作文。等到真正踏入考场时,她的焦虑已烟消云散——成绩单就是最好的证明。
“分数比上次大幅提升,”她笑道,“当时我就惊呼:哇!原来我在进步!虽然缓慢但确实在前进。现在开口说话仍会紧张,但至少能读写英语了,这种感觉很棒。”
她的经历折射出AI赋能教育的可能——波士顿公立学校中,英语学习者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但这场教育变革的辐射范围远不止于此:研究显示,多数学生都热衷用AI辅助学习。
当然,并非所有应用都如此光明正大。
全美范围内,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数十年来的教学理念,让传统教案黯然失色。教育工作者警告,学生正在用聊天机器人作弊:秒解难题、凭空生成论文——这剥夺了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思考能力。
但学生们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古兹曼指出,虽然同学普遍使用AI完成作业,但多数人并非学术不端。对他们而言,这就像没有说明书的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AI争议的核心在于:学生和教育者往往不清楚边界在哪里。这正是古兹曼和同伴试图改变的现状。
2021年,拉丁裔社团启动新倡议。这家位于罗克斯伯里的非营利组织主要为波士顿拉丁裔学生提供课后及暑期课程,曾发起从性健康到环保的各类 awareness 活动。
“历史证明,改变总是由年轻人推动,”执行董事亚历山德拉·奥利弗-达维拉强调,“如果年轻人不懂参与社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那就是我们的失职。”
该组织的青年领袖特别关注科技与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他们无所适从,”海德公园新使命高中学生、拉丁社团成员J.J.埃利亚桑特表示,“迫切需要引导却无人给予。”
于是“青少年与科技”行动应运而生。通过系列工作坊,组织者将“数字健康”理念注入AI使用指南。埃利亚桑特解释:“本质是教孩子和家长如何善用社交媒体和AI。”
所有计划最终都指向青年行动。
拉丁社团的脚步早已超越罗克斯伯里特雷蒙街中心的红砖墙。青年成员多次现身波士顿学校委员会会议,向市议会教育小组呼吁:包括AI在内的课堂科技使用政策需要更透明的决策过程。
他们建议开发AI使用认证课程,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并为家长开设配套工作坊。
“就像计算机课程一样,我们需要AI必修课,”古兹曼呼吁,“教我们扬善抑恶。世界在进步,AI亦是如此。我们不能视之为敌,而要学会驾驭它,而不是被它奴役。”
现状却令人担忧。“各校正在试水不同规则,”公民参与经理斯蒂芬妮·阿瓜约在八月末透露,“有的老师允许使用AI,有的会用检测工具核查论文。但始终缺乏明确政策界定伦理边界。”
直到最近,波士顿公立学校对AI使用的指导仍模糊不清。八月学区发布2025-26学年新政策后,情况开始转变:BPS公布了“ approved”AI工具清单,但最受欢迎的ChatGPT仍仅限教师使用。(谷歌开发的Gemini已向七年级以上学生开放)
然而政策留白依然显著。“就像计算器在某些数学作业中适用而某些不适用,AI使用需由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个案决定,”指南中如此陈述。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社团核心建议——开设ChatGPT使用认证课程——仍未落实。
新指南称融合了“教职员工和学生数月来的意见”,这让奥利弗-达维拉倍感意外。尽管社团多次与BPS沟通,甚至在教委和督导团队面前陈述建议,却未获新政策通知。(BPS发言人表示赞赏该社团的“参与协作”,并称新指南经员工意见、学生焦点小组和“综合评审期”制定。)
“我们一直在建言献策,希望BPS能告知政策制定进程,”奥利弗-达维拉难掩失望,“学生们明明渴望参与。很遗憾事与愿违。”
即便持续使用AI,学生们也清楚感知其对社会纽带的侵蚀。不少人感到不安。
“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在作弊,”玛格丽塔·穆尼斯学院学生安娜·贝兹直言,“如果不是凭自身能力学习,而是依赖AI,这不仅是学术欺诈,更是对学习体验的自我剥夺。”
以最常见的小组作业为例:贝兹指出,AI让协作名存实亡。同学们各自向聊天机器人输入指令,连表面协调都省去了。
“过去我们会去彼此家里写作业,”贝兹用西语感慨,“现在只剩‘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我们不再与同学社交,只是冷冰冰地使用AI。”
这暴露出更深层忧虑:AI正在瓦解课堂生态的基础。“你再也无法帮助同学,”贝兹无奈道,“当老师让我辅导同学时,我只能说‘我不知道怎么帮,我是用ChatGPT做的’。”
阿瓜约认为需要精准平衡:学生既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AI,又需建立防护栏,避免以牺牲现实人际关系为代价——即便是高中学习小组这种看似表面的联结。
“人生50%靠社交技能,”她强调,“学校应为毕业后的未来做准备。大多数工作都需要社交能力……如果学校不培养这种能力,必将造成恶性影响。”
即便MCAS分数提升,古兹曼也清醒看到技术陷阱。
“我的梦想是成为律师,”她说,“老师常提醒:当你站在法庭上无法为当事人辩护时怎么办?总不能问ChatGPT‘某个英文单词怎么说’,然后就这样面对法官。”
新政策效果尚待观察。BPS官员表示将继续与家长学生对话,保持AI政策的“灵活性”。
“强制性规则会限制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学区发言人萨马拉·平托解释,“BPS采取协作方式强化指南,确保AI负责任地支持教学。”
旧金山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的AI项目高级主管罗比·托尼评价BPS框架是“良好的第一步”,平衡了AI收益与风险,但指南“仍显笼统”。
“我欣赏其中考虑年龄差异性的部分,”他说,“但好奇将如何落地实施?”
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政策只是起点,让社区参与执行才是关键,”托尼补充道。
拉丁社团尤其关注对有色人种学生的影响——他们占BPS学生总数的80%以上。研究显示,有色人种学生在课堂内外更频繁使用AI工具,却更少获得使用指导。
Common Sense Media去年研究指出:拉美裔青少年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比例已超越白人群体——16%的拉美裔每天使用聊天机器人和文本生成器,白人仅8%。拉美裔青年更倾向用AI撰写文件或邮件,尤其是涉及语言转换时。
同一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拉美裔学生的家长表示,从未收到学校关于生成式AI的任何通知。
奥利弗-达维拉警告:“若缺乏足够防护,本已存在的数字鸿沟将愈演愈烈。”
但拉丁社团的学子们依然相信:通过培训与透明化,AI文化将向更好方向发展。
古兹曼认为,在当下,不被技术浪潮吞噬取决于学生自己。因为青少年“最懂彼此”,传播负责任使用AI意识的最佳方式,就是像拉丁社团这样,让同龄人分享切身经验。
“直到我们能走进课堂,由老师真正解释AI的运作原理、可用与不可用之界——唯有如此,改变才会一点点发生,”古兹曼的目光透着坚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