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商务旅客悄悄带着家人一同出差
- 一项针对4000名员工的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商务旅行者曾携带亲友共同出差。
- 在C级高管中,这一比例跃升至73%。
- 部分企业支持这种做法,也有公司视其为"政策灰色地带"。
美国女性娜塔莎·科尔克迈尔在生下第一个孩子重返职场后,不愿将新生儿交给保姆照看而独自出差。
于是她说服了一位家人同行。
"当孩子需要哺乳时,他们就会带着孩子来与我会合,"她说,"晚上我们也能共度时光。"
这次尝试效果极佳,此后科尔克迈尔多次携带非同事的亲友出差。
"我祖母曾随我去休斯顿,朋友陪我去过圣保罗,母亲则协助我在华盛顿特区完成工作,"她表示,"每位同行者都很享受这趟免费旅程。"
旅游科技公司TravelPerk周三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对美英德西四国4000名成年人的调查中,超过半数(55%)的商务旅客曾携带亲友共同出差。
TravelPerk数据显示,在C级高管群体中,这一比例飙升至73%——高管们表示曾携带伴侣(53%)、子女(22%)、朋友(21%)甚至宠物(7%)共同出差。
陪伴与成本节约
TravelPerk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让-克里斯托夫·陶奈-布卡洛指出,对某些人而言,携亲友出差不仅是福利,更是重获相聚时光的方式。
"公务旅行可能令人孤独,"他告诉CNBC旅游频道,"工作差旅可以成为体验新事物的机会,携带挚爱同行能保持情感联结。"
陶奈-布卡洛补充说,商务旅客不必因此错过家庭时光,无论是睡前时光还是生日聚会。
"对我而言,这关乎鱼与熊掌兼得。有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也意味着下班后能见到孩子——这提供了某种生活常态。"他解释道。
其他接受CNBC采访的商务旅客表示还存在另一个动机——经济因素。
如今经营旅游网站的科尔克迈尔回忆了随丈夫前往奥地利维也纳出差的经历。
"我们的开支减半,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让我们能够在不超支的情况下探索未曾涉足的世界角落。"她说。
我既没有隐瞒[我的]旅行计划,但也不会主动告知同事。布里奇特·博斯特·翁布雷斯The Commsultant创始人由记者转型为公关顾问的布里奇特·博斯特·翁布雷斯表示,她常利用工作差旅为家人打造"经济型迷你假期"。
"参加佛罗里达州奥兰多迪士尼世界的科技会议时,我带上丈夫和当时2岁的女儿堪称完美,"她回忆道,"会议持续两天,我工作时丈夫就带女儿探望居住在当地的孩子爷爷,晚上我们共进晚餐。"
会议结束后,翁布雷斯全家在华特迪士尼世界游玩了数日。
"公司承担了前两天的酒店费用,但额外住宿和所有活动开支由我自理。我的机票由公司报销,丈夫的机票则自行购买。"她说明道。
这种商务休闲混合旅行模式(简称"商旅休闲")据Allied市场研究公司统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3150亿美元。该咨询机构预测,到2032年全球混合旅行市场规模将达7310亿美元。
告知与否的抉择?
风险管理公司World Travel Protection美洲区域安全总监弗兰克·哈里森表示,携亲友出差现象普遍且基本被接受。
但这不意味着员工会向公司报备计划。
"我既没有隐瞒旅行计划,但也不会主动告知同事,"翁布雷斯说,"部分原因是担心显得不够专业。"
伦敦营销公司Pearl Lemon首席执行官迪帕克·舒克拉透露,他曾在纽约、里斯本、迪拜和东京将三天公务延长为与妻子的周游之旅。
"我对团队毫不隐瞒,"他表示,"只要完成工作且未动用公司信用卡,就与他人无关。"
但他指出,大型企业通常视家庭旅行为"政策灰色地带"。
"争议点在于费用报销、保险范围,以及休闲日是否渗入工作日...这些会导致税务和责任认定的混乱,"他分析道,"因此部分公司默许但要求员工严格区分消费记录。"
工作优先原则
翁布雷斯认为允许亲友随行能提升员工士气并增强忠诚度。
"我完全支持这种做法,"她强调,"前提是不影响工作。"
她表示会明确差旅期间的工作要求,只要达标就"无需干涉他人如何安排私人时间"。
西雅图生物科技公司Omic首席执行官盖比·里奇曼对此表示认同,他曾在圣地亚哥和德国法兰克福将商务旅行与家庭度假结合。
他鼓励员工携亲友同行,但必须"优先满足商务目标",并明确区分公私支出,确保公司不产生额外成本。他建议旅行者应向公司坦诚行程安排。
除此之外,他认为差旅者应充分把握机会兼顾工作与休闲。
"公务让我去到那些永远不会专程度假的地方,"他说,"何不珍惜这种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智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