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强烈批评以色列据称考虑对加沙实施全面军事接管。
塞西表示,加沙冲突"已不再是一场为实现政治目标或确保人质获释的战争,而演变成了一场饥饿战争、种族灭绝战争和消灭巴勒斯坦事业的战争"。
他指出,尽管埃及、卡塔尔和美国已进行谈判以停止战争、提供援助并确保以色列人质获释,但调解工作已陷入"破产"境地。
塞西称目前有超过5000辆援助卡车在埃及等待进入加沙。他否认埃及阻止援助进入该地区,并表示埃及在拉法的过境点在运营期间已四次受损并修复。
拉法边境巴勒斯坦一侧于去年5月被以色列占领,使其完全控制了所有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
塞西还表示,虽然加沙人正面临"系统性种族灭绝",但如果以色列试图将加沙人驱逐到埃及,埃及"不会成为巴勒斯坦人民流离失所的门户"。
联合国机构报告称,以色列的封锁使加沙230万巴勒斯坦人处于饥荒边缘。
塞西说:"历史将追究许多国家对加沙战争立场的责任,全球人类良知不会长期保持沉默。"
加沙由哈马斯管理的卫生部报告称,在这场持续22个月的战争中,已有超过6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塞西的言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达成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尽管在阿拉伯地区遭到强烈反对。
1979年条约签署后,作为前线国家的埃及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阿拉伯援助,并被暂停阿拉伯联盟成员资格。联盟总部也从埃及首都开罗迁至突尼斯的突尼斯市。1981年,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因该条约遇刺身亡。
阿拉伯国家曾表示,和平与承认以色列的代价是以色列从1967年占领的东耶路撒冷、西岸、加沙和叙利亚戈兰高地撤军。
尽管该条约在国内普遍不受欢迎,但埃及的条约导致了1993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之间失败的《奥斯陆协议》;随后是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以及2020年阿联酋、巴林和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关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重新占领整个加沙计划的辩论,恰逢2005年8月15日以色列开始从加沙地带21个定居点撤离8000名定居者20周年前夕。
数千名以色列士兵在此过程中强制抵抗的定居者撤离,行动于9月12日完成,使加沙的陆路边界、领空和海域仍受以色列控制。
这项由时任总理阿里尔·沙龙实施的脱离接触计划——他声称这将改善以色列的"安全、政治和人口状况"——曾遭到内塔尼亚胡的反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