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过去,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五大谣言仍在流传!第一条就惊呆众人
难以置信,卡特里娜飓风席卷墨西哥湾沿岸已过去整整20年。这场三级飓风最终演变为美国史上最惨烈的自然灾难,没有之一。
风暴潮峰值超过25英尺,登陆时破坏性阵风时速高达120至135英里。从气象学角度看,卡特里娜是场持续数日的噩梦——它迅速增强为五级飓风后逐渐减弱,但很快演变为人为灾难。新奥尔良大半沦为水困孤城。由于堤防设计缺陷,数十处堤坝在飓风登陆时溃决,引发毁灭性洪水。最终卡特里娜夺走近1400条生命,造成约2060亿美元损失(折算至今),成为美国史上经济损失最惨重的飓风。
灾难过去二十年,从气象预测到政府应对,仍有诸多误解笼罩着这场悲剧:当时信息传播远不如现在即时畅通,不同叙事自然造成公众认知混乱。以下是气象与气候专家揭秘的七大卡特里娜迷思。
迷思一:袭击墨西哥湾时是五级飓风
鉴于灾难程度,人们误以为这是顶级飓风。实则2005年8月29日登陆路易斯安那时仅为三级。8月26日卡特里娜穿越佛罗里达西南部进入墨西哥湾东部,28日增强为五级,却在眼墙置换周期中降为三级。
「卡特里娜在湾域积聚了五级规模的巨型风暴潮。即便登陆前减弱为三级,仍携带着五级威力的涌浪」,路易斯安那州前气候学家巴里·凯姆指出。
迈阿密NBC6飓风专家约翰·莫拉莱斯补充:「三级仍属重大飓风,但非重大级别的飓风同样能引发毁灭性风暴潮。」
迷思二:堤坝因风暴过载而溢流
飓风虽强,但堤坝并非溢流——而是在高达28英尺(史上最高记录之一)的风暴潮压力下崩塌。由美国陆军工兵团设计建造的防洪系统(包括堤坝、防洪墙、泵站)因设计施工与维护缺陷全面失效。
超过50处溃堤导致城市80%地区被淹。若防洪系统正常运作,卡特里娜未必造成毁灭后果。「问题不在风暴,而在工兵团的劣质工程」,路易斯安那大学飓风中心前副主任伊沃·范·赫登在新纪录片中直言。
「这是场工程灾难」,凯姆强调,「卡特里娜暴露了所有薄弱环节。若堤坝达标,新奥尔良只会出现轻微积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灾后报告同样指出:「重大破坏不仅来自风暴本身,更源于堤防系统的工程失误。」报告补充,本可用于排涝的泵站在灾时全部瘫痪。
迷思三:洪水主因是城市低于海平面
虽部分城区低于海平面,但大都会区约半数高于海平面。严重洪水主因是堤坝失效,而非地势问题。
莫拉莱斯警告:「新奥尔良仍是高风险城市。过去有更多天然屏障,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改造导致泥沙无法淤积护岸。」
迷思四:新奥尔良遭飓风正面袭击
飓风眼实际从城市东部掠过,于密西西比海岸登陆。但新奥尔良仍遭受右前象限(风暴潮最强区域)的重击,风暴还将墨西哥湾海水推入庞恰特雷恩湖与博恩湖,导致80%城区被淹。
迷思五:气象机构未预测到快速增强
包括国家飓风中心在内的多家机构均预测到增强趋势。虽增强速率不确定,但暖海水与低风切变等理想条件已预示强化可能性。
迷思六:居民无视撤离命令
多数居民并未忽视预警,但缺乏撤离条件——资金不足、交通匮乏、健康问题等阻碍了撤离。
「该停止指责灾民了」,莫拉莱斯沉痛表示,「许多人无法撤离:缺乏资源、家有病患无法移动、没有可靠车辆。」凯姆补充:「转移衰弱老人本身就有风险,从养老机构撤离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迷思七:新防护系统可抵御下一场卡特里娜
灾后投入约150亿美元新建堤坝与泵站,但专家表示新系统能否抵御同级飓风仍是未知数。「砸重金改进闸墙堤坝不意味着万无一失」,莫拉莱斯警示,「若未来飓风以特定角度和强度来袭,这些防护未必能扛住。」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