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何去何从?":德国志愿兵役制遇冷 军队招募陷困境
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火车站对面有一家药店、一家鞋店(夏季时装五折优惠)、一家越南餐馆——还有一家承诺能在德国联邦国防军获得光明前途的征兵商店。
这家橱窗陈列着作战服的商店于11年前开业,当时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转向志愿兵役制已有三年。终结义务兵役制是默克尔时代最具争议的决定之一,对她的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联盟(CDU)而言尤其如此。
此后数年间,联邦国防军高层始终未能成功吸引足够的新志愿兵来维持陆军、海军和空军的运转。据不同估算,德国武装部队现役男女军人规模距25万人的理想编制尚缺6至8万人。
在如今与2011年截然不同的欧洲安全局势下,德国已承认志愿兵役制未能奏效。周三,弗里德里希·梅尔茨总理领导的内阁通过新的兵役法案,该法案经议会批准后,将要求所有年满18岁的德国男性(每年约30万人)完成关于其总体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的调查问卷。年轻女性虽无义务作答,但可自愿参与。未回应者将面临罚款。
新调查的目标是每年为军队招募1万名兵员。通过提高薪资和其他优惠措施——折扣驾校课程、语言课程、无人机操作培训——政府希望招募到足够的志愿兵。若未能实现呢?这是德国无人愿意回答的问题。
周二下午,柏林居民路易莎和汤姆带着两个女儿驻足联邦国防军征兵商店前,他们的大女儿正考虑从事医疗职业,并有意向在附近的联邦国防军医院实习。经过与两名士兵20分钟的咨询,他们承认虽感兴趣,但不确定这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从未想过在德国会再次讨论军队与战争,"51岁的路易莎表示。她望着15岁的女儿说:"现在考虑兵役还为时过早。"距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过去三年,这场距柏林仅一日车程的战争让梅尔茨政府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推动战争与和平的讨论,同时不触发德国人对军事化的深层焦虑。
对于周三的决定是重建德国军力的重要里程碑,还是政治权宜之计,柏林各界意见不一。其中左翼社民党作为执政联盟中的少数派,拒绝恢复1950年代两德时期建立的义务兵役制。
社民党籍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表示,反对是出于实际考量而非传统上对军事相关事务的警惕。他指出统一后数十年的忽视意味着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十亿欧元资金,才能为额外征兵配备所需的营房及其他设施。
皮斯托里乌斯认为,即便不实施强制兵役,新兵役法案也标志着能增强德国预备役力量、复兴兵役文化的机制转变。"登记与调查将促使青年男性关注联邦国防军,思考这项任务的意义及全职服役的可能性。"
中右翼基民盟核心人物则主张减少利诱加强制约束。待法案今秋提交联邦议院审议时,他们将要求增设明确年度征兵目标,并追加条款规定:若未达成目标或德国安全局势恶化,将自动启动征兵程序。
德国的争论折射出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的类似讨论。北欧国家的征兵宣传建立在国家与兵役制度的积极理念基础上,而德国的法西斯历史及相关战争罪行,使其在后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难以坦然面对征兵议题。
"政府直接跳到了第二步,"1989年服过兵役的柏林建筑师费利克斯·拉贝指出,"他们要求民众为国服役,却未解答为何要捍卫国家及其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本月调查显示仅16%的德国人表示"无论如何"都愿为国参军,五分之一人群表示"可能"会参军。但59%的多数人群对保卫德国免受攻击持"可能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态度,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升至72%。
对于家有两名适龄儿子的汉堡律师马库斯而言,抉择时刻将在北约成员国遭袭触发集体军事回应时到来。"我们不会留在这里保卫德国,"他表示,"当北约发布通告时,我会带着家人和狗开车前往葡萄牙的公寓。"
回到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征兵商店外,父亲汤姆不禁思忖女儿在联邦国防军的医疗实习是否会演变为全职兵役。"如果所有人都拒绝服役或选择离开,"他问道,"我们在这里的将来会如何?"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