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脐带血库面临捐赠者短缺问题 尽管公众意识有所提高
新加坡:当郑伊森(Esmond Cheng)年仅三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免疫系统,使他极易受到感染。
虽然他唯一的生存机会是进行干细胞移植,但他的家人中没有匹配的供体。香港的一位捐赠者愿意捐献,但由于婴儿持续一年多反复发烧和感染,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随后,他的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向新加坡唯一的公共脐带血库寻求帮助。
一个月内,男孩找到了匹配的脐带血单位——这要感谢一位捐赠者。
如今,这位12岁的男孩情况良好,他的父亲郑爱德蒙(Edmund Cheng)告诉亚洲新闻台(CNA)。
“有时候,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难过,但幸运的是,他有坚持下去的毅力,这让其他所有医生都感到惊讶,”这位父亲说道。
“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男孩,我们也非常高兴脐带血真的救了他的命。”
自新加坡脐带血库(SCBB)——位于竹脚妇幼医院(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内——成立二十年以来,它已经从捐赠者那里收集了约75,000单位的脐带血。
但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脐带血益处的认识有所提高,该血库仍在努力应对捐赠者不足的问题,以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库存。
与此同时,脐带血的使用不仅在临床治疗中有所增加,还在先进的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脐带血是富含血液干细胞的宝贵来源,这些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这些干细胞已被证明可用于治疗许多血液疾病和癌症,包括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这正是伊森所患的疾病。
父母参与度提高SCBB的医疗总监何耀华(Aloysius Ho)告诉亚洲新闻台,现在的父母更加了解情况,并对脐带血存储的成本、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更详细的问题。
何副教授表示,婴儿奖金计划(Baby Balertscheme)使家庭存储脐带血变得更加容易,为新加坡父母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融资选择。
他补充说,在2023年私人脐带血存储公司Cordlife发生事故后,该血库的私人存储量增加了近50%。该公司被发现不当处理脐带血单位,影响了超过2,000名客户。
何副教授指出,事故后捐赠量也增加了14%,但这还不够。
“尽管我们的库存中有15,000单位脐带血,但我们经常发现自己不得不从其他全球脐带血库中寻找匹配的脐带血,因为我们无法在SCBB内找到合适的匹配。因此,我们确实需要增加捐赠者的数量,”他说。
“我们知道新加坡的人口构成相当独特,我们希望尝试鼓励潜在的父母,尤其是来自少数民族的父母,注册成为公共捐赠者,因为这一人群拥有独特的基因库。”
他解释说,由于遗传相似性,人们更有可能在自己的族群内找到合适的匹配,因此更广泛的捐赠者库可以确保为所有背景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匹配机会。
何副教授指出,公众对公共脐带血库仍存在误解,例如认为它并不总是成功的。
尽管如此,他承认这“可能部分属实”,因为大约20%至25%的捐赠单位最终被存储用于移植。
其余的单位不符合质量标准。但在捐赠者同意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用于其他目的,如研究,何副教授补充道,他同时也是SingHealth Duke-NUS移植中心的高级顾问。
需求日益紧迫医生们表示,现在对脐带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和更多人晚育,更少的患者可以依赖亲属获得密切的基因匹配。
脐带血在医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细胞再生,甚至延缓衰老。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atialertCancer Centre Singapore)首席执行官、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血液科高级顾问黄威廉(William Hwang)教授表示,脐带血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与成人血液干细胞相比,它们的突变较少,并且由于其适应性,可以“相当好”地对抗白血病细胞。
“过去,我们需要有一个完全匹配的兄弟姐妹或与患者完全匹配的非亲属捐赠者才能进行(脐带血)移植,”他指出。
“但现在,即使与患者只有部分匹配,我们也可以进行移植……因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对细胞进行两种形式的操作。”
为了鼓励更多家庭捐赠,SCBB表示正在通过外展和教育计划努力提高人们的意识。这些措施包括在公立医院与母亲们互动、积极的社交媒体宣传和社区活动。
伊森的家人也在鼓励其他人捐赠脐带血,以拯救像他这样的生命。
“对于那些新婚或刚有孩子的人来说,保存他们的脐带血是好事。你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它,或者其他人是否需要它。拥有它是好事,这样它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帮助其他人,”郑先生补充道。
“遗憾的是,我们从未见过为伊森捐赠脐带血的人。否则,我们会非常高兴向他表达深深的感谢。”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