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教堂袭击事件表明反恐斗争绝不能松懈
恐慌的场景、成滩的血迹、被枪火击碎的宗教圣像——这些来自周日大马士革圣伊利亚教堂恐怖袭击的画面,令人想起中东其他国家(特别是伊拉克和埃及)基督教弱势群体曾遭受的骇人袭击。
圣伊利亚教堂事件只是极端分子为强加教义而实施的一系列暴行中的最新一例,而基督徒并非唯一目标。不同行业的平民都曾成为袭击对象,有时是游客,有时是宗教集会者。
当涉及以色列、伊朗和美国的危机正合理占据国际社会和各国领导人的注意力时,国内恐怖主义构成的威胁可能在政治与安全优先事项清单上下滑——这种疏忽将铸成大错。
叙利亚卫生部将此次大马士革袭击归咎于"恐怖组织ISIS关联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这再次表明极端分子正利用不确定性(尤其是脆弱社会中的动荡局势)。当全球聚焦于防止中东战火蔓延时,袭击圣伊利亚教堂这类软目标,正是武装分子彰显存在感并加剧教派分裂以破坏驻地国稳定的典型残暴手段。在这个高度危机的时刻,该地区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动荡。
ISIS等组织对认定的敌人实施屠杀几乎不需要借口。但现实风险在于:当以伊国家间冲突可能转移各方对遏制极端分子的注意力及情报安全资源时,类似袭击或将再度发生。
若反恐行动因各国政府应对战争风险而失去支持,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国的武装组织将获得重组、招募和实施更多袭击的机会。事实上,以伊冲突持续时间越长,其衍生影响就越难预测。任何一方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目标的攻击都可能恶化本已脆弱的局势。持久冲突还可能导致中东武器进一步扩散,使ISIS等极端组织重获武装。在ISIS多次试图解救数千名囚犯的叙利亚,出现安全真空将尤其危险。
尽管近年屡遭挫败,ISIS及其同伙仍展现出令人担忧的顽固性。该组织今年初至今已在叙利亚发动数十起袭击,其分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莫桑比克也袭击过军民目标。
乍看之下,对大马士革贫困郊区基督教徒的袭击似乎与中东广泛动荡无关。但当恐怖分子冲击脆弱社会的痛点时,安全挑战升级的风险正在加剧。国际合作与情报共享绝不可松懈——否则付出代价的将是圣伊利亚教堂信众这样的普通民众。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