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冲击呼叫中心,但关键任务仍需人类把关
纽约(美联社)——阿尔缅·基拉科相至今记得近10年前做客服中心接线员时的憋屈:暴躁的客户、永远查不完的菜单、每通电话都得手写记录。如今,人工智能让这位29岁的希腊雅典人彻底告别了纸笔和无穷无尽的点击。客户来电时,完整档案早已弹出屏幕;有时甚至没等开口,他已预判对方的问题。他终于能真正专注于“服务”本身。
“AI把我们体内的机器人抽走了,”基拉科相说。
全美约有300万客服中心员工,全球更是不计其数,每年处理着从iPhone维修到鞋履订单的亿万个咨询。基拉科相就职的TTEC公司,为汽车、金融等行业的企业提供第三方客服支持,业务覆盖22个国家。
这份工作常吃力不讨好。麦肯锡数据显示,近半数客服专员干不满一年就离职——压力大、工作单调是主因。行业中大量任务属于“故障修复”类:东西坏了、错了或令人困惑,客户指望电话那头的人解决问题。而现在,关键问题在于:解决问题的是人、机器,还是被机器增强的人?
AI客服已接管了大量常规任务。一些岗位确实消失了,预测数据触目惊心:未来十年,客服岗位可能减少几个百分点,甚至腰斩。但最悲观的预言未必成真——行业依然需要人类,尤其当问题越变越复杂时,人类反而需要更高水平的培训。
已有金融公司尝过“全AI客服”的苦头。瑞典“先买后付”巨头Klarna在2023年用聊天机器人取代700人客服团队,结果喜忧参半:虽然省了钱,客户满意度却暴跌。今年初,公司悄悄召回部分人工客服——毕竟像身份盗用这类问题,AI实在搞不定。
“由AI处理大部分咨询,让更少但更专业、更高薪的人类处理复杂问题——这种AI优先的客服中心正在成为现实,”AI软件公司Replicant的高管加迪·沙米亚在接受麦肯锡访谈时表示。
客户的体验虽有改善,但远未完美。
传统的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长期承担首轮客服任务,比如“销售请按1,支持请按2”。2010年代后,系统升级为可识别“销售”或“我要付款”等短语,但客户依然耐心有限,动不动就“归零”——即狂按0键求转人工。更常见的是,归零后依然被转接错部门。
鉴于美国人对IVR的集体不耐受,亚利桑那州民主党参议员鲁本·加列戈与西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人吉姆·贾斯蒂斯联合提出《留住美国客服中心法案》,要求企业必须提供明确的人工接入口,并对将岗位留在本土的公司给予激励。
企业正全力开发能直接理解需求、跳过菜单的智能电话系统。ChatGPT制造商OpenAI即将推出“ChatGPT代理”服务,能听懂“我需要为明年的婚礼订酒店,请推荐服饰和礼物”这类复杂指令。
美国银行则表示,其2018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Erica”整合功能日益强大。当Erica无法处理时,会直接转接至对应部门。如今的Erica甚至能预判和分析——比如发现客户多次余额不足,便主动提供理财建议,或提示重复订阅服务。
美银本月透露,Erica已累计服务30亿次,处理案例占比持续攀升。这个名字取自银行英文名最后五个字母。
TTEC产品与创新副总裁詹姆斯·贝德纳职业生涯大半都在思考如何让客服电话对双方都更轻松。他说,这些工具终将彻底淘汰IVR,让“归零”成为历史。
“AI即将做到:无需经过任何菜单,直接为你匹配最合适的人,”贝德纳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