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谎报疫情被拘留,警方提醒:虚假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未经核实散布虚假信息、谎报疫情的,如何处罚
散布谣言、谎报疫情的行为,将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并可同时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相对较轻,则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单处罚款五百元以下。
这一处罚依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款。根据该法规定,散布谣言,或者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行为,属于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将受到相应法律制裁。具体来说,一般情节下处以五至十日拘留,并可附加罚款;情节轻微时,则可能仅处以短期拘留或罚款。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指出,散布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故意干扰公共秩序,均属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情节进一步严重,甚至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一旦虚假信息的传播导致了严重后果,比如引发大规模社会恐慌、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违法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依据刑法,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强调的是,传播疫情谣言不仅是道德层面的失范,更是明确的法律禁区。尤其在疫情期间,公众应保持冷静理性,坚决抵制编造和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什么
对于编造或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行为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方面。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或谎报疫情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以五至十日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若情节较轻,也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同一法律条款进一步明确,编造或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属于散布谣言行为,其性质是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必须接受行政处罚。
如果虚假信息传播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扰乱,行为人还可能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关于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或明知信息不实却仍在信息网络、媒体等渠道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刑期可能在三年至七年之间。
此外,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五条,对于编造或传播与疫情等突发事件相关的虚假信息的行为,有关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给予警告。
总体而言,凡是故意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或警情,或明知信息虚假仍在网络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都将依法受到惩处。具体的刑罚将视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作出区分。
男子编造青岛新冠确诊人数,是否有受到惩罚?
确实受到了处罚。根据青岛市北公安机关于10月13日发布的通报,10月12日晚,多名网友向青岛警方举报,称有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了夸大青岛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虚假信息。
经公安机关迅速调查,于13日将嫌疑人井某某查获。井某某,男,21岁,籍贯山东泰安。在接受审查时,他对其为吸引微博关注、编造虚假疫情信息的行为供认不讳。
最终,井某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500元。这一案例也再次提醒社会公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编造和传播不实信息必将承担法律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