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卡特里娜20年后,新奥尔良站在命运十字路口
新奥尔良电——本周某个夜晚,保安埃兰德·格斯-李站在新奥尔良礼堂外,听到里面正在放映的卡特里娜飓风纪录片片段:新闻主播们竭力描述风暴后的毁灭与人间惨剧,哽咽的回忆,萨克斯风奏出哀伤却不屈的旋律。
格斯-李只想回家。她无疑为这座城市骄傲,但不愿重温卡特里娜及其带来的所有苦难。
"我们还在这里,"她说,"请相信这一点。"
新奥尔良幸存了下来——这在灾后最初的日子里并非理所当然。整座城市仿佛被墨西哥湾吞没,数千人困在破损的超级穹顶体育馆(最后的避难所),联邦政府迟缓混乱的救援让人担心已被遗忘。
但当这座城市迎来卡特里娜20周年纪念时,对许多居民而言,仅仅幸存远远不够。
洪灾与创伤过后,新奥尔良曾拥有充沛资金、宏大构想和希望——那些最严重最顽固的问题或许已被永远冲走。这座城市不仅要蹒跚重生,更要有更好的治理、防洪系统、学校和警察。二十年过去,大多希望仍未实现。
新奥尔良以坚韧为荣:过去几年间,它经历了波本街致命恐袭、导致数周停电垃圾堆积的又一场飓风,以及重创经济引发暴力事件激增的疫情。但许多居民渴望更高的标准,而非仅仅苟延残喘。
"我们不能自满,"第七区空调维修店老板马克西·麦克莱伦说,"每个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
不受欢迎的女市长拉托娅·坎特雷尔近期被控挪用公款发展与警察保镖的婚外情。许多居民受访称其办公室多年无所作为;新市长选举今秋举行。破败的基础设施持续引发民愤,城市人口持续萎缩。
"交通灯失灵、路灯不亮、排水泵停转,市政厅也在停摆,"新奥尔良大学调研中心主任爱德华·切尔韦纳克说,"人们感觉城市处于临界点,如果下届市长选举失利,我们将螺旋式坠落。"
卡特里娜五周年时居民正重整旗鼓,十周年时城市逐步重建,回归人潮带来积极势头。到二十周年,尽管凶杀率显著下降等亮点存在,对宜居性的普遍担忧已取代当初的乐观。
房屋车险保费飙至难以承受。非裔居民比灾前减少约12万。非裔与白人购房差距在灾后五年曾缩小,如今再度扩大。
当地人批评城市经济过度依赖旅游业——这主要提供低薪岗位。
"看到了吗?"37岁的查尔斯·泰勒在波本街附近指着畅饮的游客说,"这座城市在为他们服务。"
发布过新奥尔良灾后20年生活质量报告的数据中心执行董事拉马尔·加德尔表示,数据并未呈现完全黯淡的图景。他指出部分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已改善,其排水能力超越美国多数城市。
他将城市发展轨迹比作NFL球队圣徒队——2010年赢过超级碗,近年表现不佳令球迷失望。"我们城市亦然,因为期望不高,资源不如往昔,但我们知道能成功。"
然而新奥尔良仍面临逆风。特朗普政府放弃应对气候变化——这对低洼沿海社区尤为危险。白宫正评估联邦应急管理局是否应参与灾后恢复。
共和党州长杰夫·兰德里今年取消了恢复路易斯安那沿海湿地的项目——这些天然屏障能保护新奥尔良抵御飓风,却正急速消失。
"真正令人困惑的是,"拍摄城市数十年的下九区居民钱德拉·麦考密克说,"我们究竟走向何方?"
除了挫败感,许多新奥尔良人本周更强烈感受到的是对时光飞逝的茫然。
65岁的拉里·罗宾逊坐在法国区喧闹街边的折叠椅上,望着向游客兜售的明艳画作,思索二十年对他意味着什么。他的母亲在卡特里娜飓风中溺亡,他如今正到了母亲离世的年纪。
"记得当时我被关在远离新奥尔良的监狱,得知母亲遭遇后,花了很久才喘过气。"他说。关于周年纪念他不知还能想什么,除了感叹"时光真他妈无情"。
在周日晚的卡特里娜主题艺术展上,人群凝视着卡洛斯·塔尔博特拍摄的灾后家园废墟。但58岁的塔尔博特说,他更关注城市未来——因此直到最后一刻才同意参展。
"我们经历了难以置信的恐怖,"他说,"但地球不会停止转动,对吧?我们仍在前进。"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