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现在爱用“先买后付”,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为何如此警惕?
“先买后付”计划为消费者提供了比信用卡更诱人的选择:它允许将购物金额拆分成短期、通常零利息的分期付款。
“信贷并不新鲜,信贷已经存在数千年,信用卡也不是新事物。但它们始终难以适应消费者需求,”Affirm首席运营官Michael Linford表示,“当前行业正在经历的是信用卡替代方案的广泛普及。”
根据eMarketer数据,2024年约有8650万美国人使用“先买后付”服务,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攀升至9150万。LendingTree最新调查显示,近半数美国人至少使用过一次Affirm或Klarna等“先买后付”服务,其中11%的用户使用超过六次。
“这实际上挤压了信用卡市场的份额,”TD Cowen高级分析师Moshe Orenbuch指出,“‘先买后付’的诞生,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两类人群:不愿使用信用卡的人,以及信用卡额度不足的消费者。”
“每一笔通过‘先买后付’达成的交易,都意味着信用卡或支票账户损失的潜在收入,”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信贷风险与营销策略副总裁Kevin King坦言,“这将直接降低信用卡交易活跃度和使用率——而这些正是银行的核心利润来源。”
除了对信用卡业务的直接冲击,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使用此类服务的消费者保持警惕还有更深层原因——尤其是在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
“迄今为止,‘先买后付’在信用画像体系中犹如巨大黑洞,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信用质量的判断能力,”King强调道。
点击上方视频,揭秘“先买后付”爆火背后的真相,以及银行为何对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如临大敌!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