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再燃!以军全面攻入加沙最大城市,硝烟笼罩生死线
- 以色列对加沙城的地面入侵,标志着这个犹太国家在该飞地近两年军事行动的进一步升级。
- 以色列发动加沙军事行动是为回应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2023年10月的恐怖袭击,但其行动比例失衡的争议日益引发批评。
- 周二,联合国调查委员会认定以色列在加沙飞地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种族灭绝罪行。
在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军事行动近两年后,以色列宣布对加沙城启动酝酿已久的地面强攻。
以色列国防军周二在社交媒体宣称:“作为‘基甸战车II行动’组成部分,国防军部队已开始扩大在加沙城的地面作战范围。”
以国防部长卡茨当日稍早用谷歌翻译发布的声明更显凌厉:“加沙正在燃烧!我们绝不会手软或退缩——直至完成任务。”
此次地面进攻意味着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进入深水区。这片曾容纳220万人的土地已沦为饥荒肆虐的战场,而加沙城——昔日飞地第一人口重镇,至今仍滞留数十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坚称其行动旨在瓦解哈马斯军事能力,并解救该激进组织在2023年10月恐袭后劫持的人质。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离以前向记者透露关键信号:加沙城地面战一触即发。“如各位所见,以军已开始行动。我们认为达成协议的窗口期极短,不再有数月时间。”他强调,“我们的首选始终是通过与哈马斯谈判解决问题。”
CNBC已就此事联系以色列国防部及外交部寻求评论。
国际社会强烈反弹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推进使其在国际舞台陷入空前孤立。
尽管多个西方国家最初支持以色列自卫权及追剿哈马斯,但随后纷纷谴责其军事行动比例失衡及对平民的威胁。2024年春,挪威、西班牙、爱尔兰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本月也宣布跟进。更致命的是,联合国调查委员会周二报告直指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这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堪称重击。
2024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就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前国防部长及哈马斯官员涉嫌战争罪、反人类罪发出逮捕令。联合国最新调查结果可能进一步重创以色列国际声誉——这个始终试图维持国际贸易关系的国家,正遭遇实质性反制: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8月宣布撤资美国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及五家以色列银行;德国则中止对以武器出口。
除油价在以色列与哈马斯金主伊朗及其代理人(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直接冲突时短暂飙升外,整体市场反应相对平淡。专家指出,坐拥石油宝库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多数与美国保持或正在构建稳固关系)不太可能像1973年那样通过石油禁运抗议以色列行动。
BCA Research地缘政治专家帕皮克直言:“除非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等主要产油国联合实施禁运,但目前毫无迹象。因此对全球投资者而言,此事将继续保持市场零相关性。”他更悲观预测以军最新行动成效:“这不过是又一次徒劳入侵——哈马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论以当前或未来形态都将继续存在。”
阿拉伯关系濒临破裂
尽管局势如此,以色列入侵仍可能彻底粉碎其与阿拉伯邻国本就脆弱的关系。多国历来支持巴勒斯坦事业,而加沙城战事爆发前,阿拉伯和穆斯林领导人刚在卡塔尔会晤,呼吁重新审视与以色列关系——导火索是以军上周对多哈的导弹袭击。
卡塔尔埃米尔敦促各国对以色列采取“具体措施”,回应导致六人(含一名卡塔尔公民)丧生的空袭。以色列声称袭击目标是当时正讨论华盛顿停火方案的哈马斯政治领导层。多年来,多哈一直是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调停者,长期 hosting 该组织政治办事处。
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立场呈现分裂: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2020年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但阿联酋政治学者阿卜杜拉坦言“协议正面临签署五年来最艰难时刻”。特朗普则将改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作为核心任务,以此巩固美国在中东影响力。
沙特本是特朗普下一个关系正常化重点目标,但如今可能化为泡影。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明确表示,此举需以可信且不可逆的巴勒斯坦建国路径为前提。对阿联酋和沙特而言,加沙持续伤亡及以色列可能吞并西岸地区的风险,恐将粉碎特朗普第二任期扩展《亚伯拉罕协议》的野心。
Mitvim研究院创始人格伦警告:“虽然关系尚可维持,但已质变为有限度、低可见度、聚焦安全利益且缺乏公共维度的合作。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获多国承认后吞并西岸任何领土,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将再遭重创。以色列应避免此举,美国更应阻止任何此类意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