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 > 正文内容

晚餐吃塑料?为何东南亚人体内的微塑料含量可能最高

admin2025-07-11 08:49商业21

雅加达与马尼拉讯:无论是炭烤、油炸还是煮成鲜美的鱼汤,虱目鱼都是东南亚餐桌上的常客。其肉质细嫩,带着淡淡的甘甜。

但藏在其体内的微塑料却毫无滋味可言。

去年一项研究发现,在雅加达湾采集的鱼类样本中,近94%的鱼鳃和内脏都含有这种有毒碎片,每片尺寸不超过5毫米。

"如果微塑料被鱼类吸收,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就意味着会在人体内积累,"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首席研究员维多多·塞蒂约·普拉诺沃警告道,"这非常危险。"

微塑料是较大塑料垃圾通过自然磨损和降解形成的近乎不可见的颗粒。如今,这些微小碎片已渗透到我们环境的每个角落,从陆地到海洋,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

而东南亚人可能是暴露最严重的群体。康奈尔大学去年研究发现,该地区居民摄入的微塑料量全球最高——每人每月约15克,相当于吞下三张信用卡。

马来西亚人以每月12克位居第二,菲律宾人和越南人则摄入11克。

东南亚似乎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2021年研究显示,全球向海洋排放塑料污染物最多的10个国家中,有6个位于该地区。

"东南亚许多国家已高度依赖塑料包装食品,"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德奥·弗洛伦斯·L·翁达指出。

"有时较大塑料制品会被刮擦,从而产生大量微塑料,混入我们正在食用的食品饮料中。"

但问题不仅限于包装。《洞察》节目将探讨微塑料如何侵入日常生活、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从垃圾填埋场到餐桌

去年一项美英联合研究在猪肉、牛肉、鸡肉和海鲜等16种常见蛋白质来源中均检测出微塑料。

就海鲜而言,鱼类常将附着细菌的微塑料误认为真实食物。

"通常小鱼是整条煎炸...我们会吃下整个鱼身,"印度尼西亚大学海洋生物学讲师穆夫提·佩塔拉·帕特里亚解释道,"这意味着鱼鳃和消化道等部位的微塑料也会被摄入。"

这些微粒大多源自日常消费品,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饮料瓶和塑料袋。例如PET会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并受洋流和水体酸度进一步破碎。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约80%的海洋塑料垃圾来自陆地。其中一次性不可回收小包装是最主要来源。

2020年绿色和平报告显示,全球每年销售8550亿个小包装,仅东南亚就占半数。

"印尼民众偏爱一次性塑料,首先因其廉价,其次便于携带,"环保组织Ecoton的穆罕默德·阿莱卡·拉赫马图拉表示。

菲律宾情况类似,日均消耗约1.64亿个一次性小包装,占其塑料足迹的52%。

两国薄弱的垃圾处理文化加剧了问题。

54岁的雅加达居民埃迪(化名)住在一条小河旁,他坦言:"居民图方便往河里扔垃圾。看到别人这么做后,我也跟着学,因为不想走远倒垃圾。"

2022年Ecoton团队调查的68条印尼河流中,几乎全部检出微塑料污染。

翁达指出,菲律宾目前没有法规要求企业或水处理厂处理微塑料。"我们不清楚水处理厂的效率,主要因缺乏相关合规政策。"

城市扩张速度也超过了垃圾管理服务能力。

"有时社区里根本没有垃圾桶或物料回收站,"绿色和平菲律宾零废运动倡导者玛丽安·弗朗西斯·莱德斯玛说,"村民无法妥善分类处理垃圾。"

在雅加达,垃圾车难以进入某些区域,导致居民随意丢弃。

即便被收集的垃圾也存在风险。"填埋场的塑料堆积非常危险,"穆夫提警告,"随时间推移会分解成微粒,流入沟渠、运河、海洋或渗入土壤。"

雅加达班塔格邦垃圾填埋场现堆积约4500万吨垃圾,正快速接近容量极限。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通过进口发达国家废料支撑回收产业。但并非所有废料都能再生——印尼与泰国今年起已禁止此类进口。

"这些残余废料被随处倾倒,直接导致微塑料污染,"印尼环境论坛运动经理阿卜杜勒·戈法尔指出。

危害大脑、心脏与胎儿

对35岁的克拉丽莎·巴昆甘一家而言,在马尼拉贫民窟"快乐之地"(当地语意为垃圾场)捡废塑料出售是高风险生计。

"电视上说接触塑料或儿童误食有多危险,"她表示,"我也担心。如果是有毒物质可能就得住院。"

虽然科学家早知微塑料无处不在,但如今才开始理解其健康影响。

菲律宾毒理学家约翰·保罗·尼尔解释,进入血液的较小微塑料可由肾脏过滤。免疫系统虽能"吞噬"这些颗粒,但清除能力有限,残留物可能造成伤害。

去年《毒理学》期刊研究发现,与DNA链大小相当的纳米塑料能突破血脑屏障——这个保护大脑免受有害物质侵害的细胞膜结构。

研究还提示微塑料与认知衰退存在关联。

"高暴露人群出现认知障碍的风险约是低暴露人群的36.25倍,"印尼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普科维萨·普拉维罗哈乔引用数据称。

收听:微塑料如何进入人脑?

动物实验同样敲响警钟。2023年研究发现,接触微塑料仅三周的小鼠就开始出现类似人类痴呆的认知障碍症状。

心血管系统也未能幸免。去年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动脉斑块的研究发现,过半患者斑块中存在微塑料痕迹。这些患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是未检出者的近五倍。

"如果微塑料聚集,可能阻塞动脉,"普科维萨指出,"至少会导致血流异常。"

甚至胎儿也面临风险。"虽然胎盘有保护屏障,但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被过滤,"尼尔说,"极微小颗粒可穿透胎盘屏障,这意味着胎儿也可能暴露于塑料颗粒。"

对巴昆甘的五个孩子(生活在约2-4万人口的"快乐之地")而言,风险在于研究显示微塑料渗出的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干扰儿童发育。

莱德斯玛强调,各种塑料中使用的约1.6万种化学物质中,逾4000种对人类健康有害。

尽管存在风险,巴昆甘表示捡废料仍是全家主要收入来源,用于支付孩子零用等开支。"这是我们糊口的工作,"她说,但仍梦想孩子能远离这个每日接收大马尼拉区至少万吨垃圾的社区。

"希望他们完成学业,改善生活后搬离这里。"

转变观念,源头治理

这种美好生活或许并不遥远。菲律宾越来越多城市推行"垃圾换现金"计划,居民可用可回收塑料兑换生活必需品。

该2021年启动的项目旨在减少填埋场一次性塑料,截至去年已回收逾30万公斤塑料垃圾。

印尼也在推广村级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希望快速普及,让7.5万个村庄实施,"印尼环境部废物管理主任诺夫里扎尔·塔哈尔表示。

但回收并非万能解药。"塑料因材质特性通常只能回收两三次,"莱德斯玛指出,"之后就会被丢弃填埋。"

为从根源解决问题,当局正将重点转向上游——重新思考塑料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例如印尼承诺2029年底前淘汰一次性塑料。

"约130个地方政府已实施限塑政策,"诺夫里扎尔说。行为转变也开始显现:雅加达2020年禁止商场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后,家庭年用量一年内下降42%。

越来越多国家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立法,要求制造商承担产品全生命周期财务责任,包括消费后废弃物。

这种"污染者付费"模式旨在从源头减少过度包装。但翁达认为塑料问题更深层:"人们使用塑料是因为需要食物,而他们负担得起的食品都是小包装。"

"如果不能解决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环境问题就难以解决。"

本期《洞察》节目于每周四晚9点播出。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智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51qnews.com/202507/24516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最新中国疫情风险地区划分公布

最新中国疫情风险地区划分公布

标题:权威发布:三种官方渠道可实时查询全国疫情风险等级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时了解各地风险等级成为民众出行的重要参考。记者日前从国务院办公厅获悉,目前公众可通过三种官方渠道实时查询全国疫情风险等级信息...

呼和浩特新增22例本土确诊病例 疫情最新通报

呼和浩特新增22例本土确诊病例 疫情最新通报

内蒙古工业大学疫情动态与校园管理现状呼和浩特市近期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内蒙古工业大学作为当地重点高校,其防疫工作和校园管理备受关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最新通报,10月29日0-24时,全区新增本土确...

挪威新婚夫妇比才热爱瑞士欧洲"蜜月"之旅

挪威新婚夫妇比才热爱瑞士欧洲"蜜月"之旅

很少有新婚燕尔的新娘会选择在重大赛事中几乎为进球而挑战守门员的方式来度过蜜月,但挪威球员塞琳·比泽·多纳姆正是如此——她在与队友阿隆完婚后立即飞赴女足欧洲杯赛场。 在意大利科莫湖畔举行童话般的婚...

安培科技申请美国IPO 生成式AI推动芯片需求

安培科技申请美国IPO 生成式AI推动芯片需求

芯片设计公司Ambiq Micro周四在提交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时报告称,2024年净销售...

布兰斯韦特承诺长期效忠埃弗顿 尽管面临竞争对手挖角

布兰斯韦特承诺长期效忠埃弗顿 尽管面临竞争对手挖角

埃弗顿足球俱乐部周三宣布,后卫贾拉德·布兰斯韦特已签署一份新的长期合同,这将使他在默西塞德效力至20...

疫情持续扩散 防控漏洞引发关注

疫情持续扩散 防控漏洞引发关注

【深度解析】多地疫情失守警示录:从郑州医院到南京机场的防疫漏洞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反弹现象,"疫情失守"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这个专业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在防控体系相对完善的当下,仍会出现防疫漏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