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被吹捧为欧洲增长引擎,如今经济学家集体泼冷水:别高兴太早!
- 今年早些时候德国还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无论国内还是整个欧洲,都对其经济复苏寄予厚望
- 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马丁斯·哈萨克斯告诉CNBC:"财政支出推动明年欧元区经济的主要希望落在德国身上"
- 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米丁坦言:"实际支出速度比许多激进派专家预测的要慢。在德国,花钱是需要时间的"
巨额投资承诺和重大财政改革曾让人坚信,德国将给欧元区经济注入强心剂。但经济学家们现在开始质疑:这一切到底能否实现?何时才能实现?
今年初的德国堪称欧洲经济界的"顶流明星",从政界精英到分析师大咖,无不对其本土及欧洲经济反弹充满期待。
德国不仅修改了长期奉行的"债务刹车"规则(该规则限制政府举债规模并规定联邦政府结构性赤字上限),还破天荒地将特定国防和安全支出排除在债务限制之外。
更震撼的是,该国还专门设立了5000亿欧元(约合592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与气候投资基金!
这场变革当时被视为颠覆局面的"王炸",被普遍认为是激活德国经济停滞的终极解决方案。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德国经济在2023和2024连续两年萎缩,2025开局依旧疲软。最新数据显示,虽然一季度GDP增长0.3%,但随后三个月又萎缩0.3%。
整个欧元区经济同样举步维艰:一季度增长0.6%后,二季度增速断崖式下滑至0.1%。
欧洲央行管委会成员马丁斯·哈萨克斯本月初向CNBC透露:"要说财政支出推动明年欧元区经济,最大的希望还是得看德国。"
但现在看来,这个希望正在变得渺茫……
"在德国,花钱是门技术活"
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施米丁透露,德国的国防订单和基建投资确实已经开始"暴增模式"。
"但实际产出数据还没有明显体现,"他直言不讳,"总体而言,债务刹车改革后一切都在按预期推进。只是实际支出速度比那些激进专家预测的要慢得多——在德国,花钱是需要时间的。"
与此同时,凯投宏观欧洲高级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卡·帕尔马斯预警:未来几年德国将因支出狂潮出现"巨额赤字",还可能引发意外后果。
"有个细节可能被忽略了:政府不仅增加了国防和基建支出,还在用额外财政空间为其他开支买单,"她犀利指出。
帕尔马斯举例:包括为企业减免电税,以及填补养老金、医疗和社会福利的成本窟窿。
"减免电税确实能提振经济,但医疗和养老金的额外支出基本都耗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成本上涨上,对经济刺激作用微乎其微。"
虽然帕尔马斯认为这些改革将在2026年助推德国经济增长,但她警告:增速可能远低于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杯水车薪的刺激?
德国几大经济研究所最近集体下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明年增速仅略高于1%。
欧洲央行则预测2026年欧元区整体增长1%。
贝伦贝格的施米丁测算:德国财政刺激最多为本国经济增长贡献0.3个百分点,对欧元区整体只能拉动0.1个百分点。
帕尔马斯更悲观:预计2026年德国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0.2%。
除了德国,明年影响欧元区增长的因素还有:欧洲央行近期降息、凭借移民和就业增长表现亮眼的西班牙经济。
"但另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轻微拖累经济(预计将使GDP减少0.2%),"帕尔马斯补充道,"法国的财政紧缩政策也会抑制增长。"
不过施米丁指出:德国经济复苏的连锁反应绝不止于GDP数据。
"德国从2024年中的微型衰退转向2025年底的显著增长,将对邻国产生积极信心效应——毕竟德国通常都是他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这场牵动全欧洲的经济突围战,正在考验日耳曼人的花钱智慧。万亿欧元已就位,接下来就看德国如何打出这张王牌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