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际刑事法院再添新证!杜特尔特铁腕扫毒殃及无辜,受害者名单持续拉长
【编者按】国际刑事法院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反人类罪”调查迎来重大进展!超过300名受害者申请参与诉讼,揭开了其铁腕扫毒行动背后触目惊心的人权创伤。此案不仅涉及直接受害者,更首次将“心理创伤亲属”纳入受害人范畴,堪称国际司法史上里程碑式的追责尝试。随着9月23日指控确认听证会的临近,这场跨越十年的正义审判,正将权力巅峰者拖向国际法庭的被告席——无论地位多高,罪行终将曝光于阳光之下!
马尼拉重磅消息!国际刑事法院(ICC) registry 已向预审分庭提交更多受害者申请,这些申请人要求加入对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反人类罪案的诉讼!
目前ICC共收到322份所谓“受害者申请”,全部针对这位前总统发起的血腥扫毒战争!
但其中18份申请仅要求经济赔偿,不参与诉讼程序。
根据8月27日题为《预审阶段团体A、B类受害者参与申请登记报告》的文件,这18份申请“已被录入ICC受害者参与与赔偿科数据库,现阶段暂不审理”。
剩余304份申请中,35份已按三组提交预审分庭——25份属A组(15份)和B组(10份),另外10份C组申请于8月20日提交。
更震撼的是,本案“受害者”还包括扫毒战中“间接受害”群体——因亲人遇害遭受“心理创伤”的家庭成员!
核心事实达成共识
文件未透露具体细节,且本次提交的登记附件被列为单方保密文件,未向辩护团队公开。
控辩双方已就案件基本事实达成协议,主要包括被告身份确认,以及确认“barangay”(村)为菲律宾最小行政单位。
这项共识体现在9月1日ICC官网公布的《控辩双方事实认定联合提交书》中,文件由辩护律师尼古拉斯·考夫曼和副检察官马梅·曼迪亚耶·尼昂共同签署。
此前预审分庭曾要求控辩双方就基本事实达成一致。
控方列出10项事实,但辩方仅同意4项——包括“barangay”定义、杜特尔特出生日期(1945年3月28日,现年80岁)、出生地(南莱特省马阿辛市)、国籍,以及其常用缩写“PRRD”(罗德里戈·罗亚·杜特尔特总统)。
指控确认进入倒计时
杜特尔特已于3月14日被捕并押送至海牙后两天完成预审,最终指控确认听证会定于9月23日举行!
本案追溯期从2011年11月(其担任达沃市长期间)持续至2019年3月——彼时菲律宾在其命令下退出《罗马规约》正式生效。
官方数据显示,杜特尔特任内扫毒行动导致至少6000人死亡。但人权组织与ICC检察官预估,2016-2019年实际死亡人数高达1.2万至3万!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