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运动先锋约瑟夫·麦克尼尔逝世,享年83岁:青年火种永不熄灭
约瑟夫·麦克尼尔于周四在长岛杰斐逊港的临终关怀中心去世,享年83岁。他曾以青年行动主义的浪潮震撼民权运动——当时他与另外三名来自传统黑人大学的大一新生,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实行种族隔离的午餐柜台发起静坐抗议。这场非暴力抗议激励了全美学生集会、游行和示威。
其妻子伊娜·麦克尼尔称,死因是帕金森病。
1960年2月1日下午,麦克尼尔先生与三位来自格林斯伯勒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现名)的同学,走近伍尔沃斯餐厅仅限白人的午餐柜台,坐在青绿色与鲑鱼粉色的乙烯基座椅上,紧张地点了咖啡。
麦克尼尔表示,他和朋友富兰克林·麦凯恩、小埃泽尔·布莱尔(后改名吉布里尔·卡赞)及大卫·里士满,希望引发对峙并迫使这家廉价连锁店立即改变政策。伍尔沃斯允许黑人在店内购买文具等商品,也可使用午餐柜台外带区,但禁止就座及堂食服务。
"我们所做的,是为了纠正错误",麦克尼尔后来向《新闻日报》解释,他们从小培养的尊严感,让自己日益厌倦吉姆·克劳歧视制度,渴望获得基本尊重。
"那还不是水枪冲射或警犬袭击的年代",他补充道,"当时的暴力更多是推搡 style:扔东西、把烟头弹到衣服上、肢体恐吓和言语骚扰。我们坚持不退,因为不仅要赢一场战斗,更要赢得整场战争。"
他们在后续访谈中提到,虽未对当地商界支持抱太大期望,但旨在引起连锁店纽约总部股东或高管的难堪。
服务员当即表示拒绝:"这里不接待黑人。"
她叫来经理驱赶学生,众人安然静坐。警察到场后因缺乏逮捕理由,只得握着警棍在身后徘徊。部分白人顾客辱骂歧视,一名黑人女洗碗工甚至嘲讽他们是"惹事精":"这就是我们至今毫无进展的原因"。(麦克尼尔向《华盛顿邮报》坦言,此言让他多年耿耿于怀,但后来逐渐理解自己和同伴如何"威胁了她的生存方式")
直至经理提前关店,麦克尼尔始终未曾移动。
消息传回校园,四人被奉为英雄。他们每日带领更多同学重返伍尔沃斯,被誉为点燃全美最具影响力学生抗议运动的火种。到2月5日,数百人加入行列,包括北卡罗来纳大学女子学院(现格林斯伯勒分校)的白人女生。
东海岸伍尔沃斯分店陆续出现示威队伍。阿拉巴马州前美国小姐约兰德·贝特贝兹·福克斯也现身纽约剧院区,手持"终止午餐柜台歧视"的标语牌。"我是南方女孩",她告诉《纽约时报》,"但更是会思考的女孩。"
格林斯伯勒事件前,静坐抗议仅发生于南方边陲及北方城市。至二月底,南方八州24所高校学生要求平等服务;三月底抗议蔓延至54城;四月底参与热潮的青年超过5万人。
同年五月,纳什维尔成为首个废除午餐柜台隔离的主要城市。"既然格林斯伯勒能做到,我们也可以",学生领袖约翰·刘易斯回忆道。他曾在纳什维尔成功组织静坐,数十年后成为佐治亚州民主党国会议员。
7月25日,即格林斯伯勒首次静坐半年后,伍尔沃斯午餐柜台取消隔离政策向所有人开放。
普利策奖得主、民权运动历史学家大卫·加罗指出,北卡罗来纳相对温和的文化环境为格林斯伯勒学生提供了助力。他在访谈中表示,这些学生从未像南方腹地的示威者那样遭遇燃烧弹或水炮冲击,"格林斯伯勒四杰"(麦克尼尔及三位同伴的称号)"成功利用了这种文化特质"。
加罗强调,这些学生实现了民权运动资深领袖长期渴望却未能达成的目标:发起全国性抗议运动并激励大批学生参与。当马丁·路德·金在1955年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后艰难构建全国网络时,"正是这四位年轻人真正开启了1960年代南方黑人自由斗争"。
"它引爆了非凡的区域性运动——黑人大学生反对隔离式公共午餐柜台,并直接且迅速地促成了罗利会议,由此诞生了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SNCC)。"这个倡导非暴力的跨种族组织为学生抗议提供培训与支持,不仅是静坐运动的中坚力量,更为"自由乘车"运动奠定基础——这两大关键篇章共同推动了1964年《民权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明令禁止种族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麦克尼尔认为学生群体是民权斗争存续的关键。"我们是学生,需求简单",他在向历史学家威廉·H·查菲的口述历史访谈中回忆,"有住所,有食物,能承担他人无法承受的风险。"查菲曾著有格林斯伯勒静坐运动相关著作。
约瑟夫·阿尔弗雷德·麦克尼尔1942年3月25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是米尔德里德与阿尔弗雷德·麦克尼尔的独子。母亲是营养师,父亲入职皇后区电气公司后举家迁往纽约。但麦克尼尔始终扎根北卡,与姑母同住于威尔明顿并从当地全黑人高中毕业。
麦克尼尔称,在北方自由生活的经历令种族隔离更难以忍受,这驱动他在大学期间投身 activism。1959年秋季入学北卡罗来纳农工学院时,他已是非同寻常的新生。
据其大一室友卡赞描述,他拥有照相式记忆力,能引述莎士比亚与亚里士多德。麦凯恩回忆,他的谈话从不涉及人物或物质,只关注理想。整个第一学期,他都与三位宿舍好友讨论反隔离行动。
那年假期结束返校时,他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公交站被拒绝提供平等服务。本可在车站后排区域用餐的他选择放弃,后来将此刻称为"压垮骆驼的无数稻草之一"。
麦克尼尔1963年获工程物理学学位后,在空军服役六年。越战期间担任KC-135空中加油机领航员。在南达科他州驻防时,他与拉科塔族绗缝匠人伊娜·布朗结婚。二人定居长岛亨普斯特德后,麦克尼尔加入空军预备役,2000年以少将军衔退役。他曾任职联邦航空管理局,负责多个地区的飞行标准制定。
除妻子外,他身后留下三子(艾伦、约瑟夫、弗兰克)、一女(杰奎琳·杰克逊)、七名孙辈及四名曾孙。其子罗恩已于三月离世。
格林斯伯勒伍尔沃斯门店于1993关闭,两年后史密森学会美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该午餐柜台的区段。"格林斯伯勒四杰"中,里士满与麦凯恩已先于麦克尼尔离世,分别于1990年和2014年辞世。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