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惨败大选,自民党执政危机引爆政坛巨震!
【编者按】日本政坛再爆震撼弹!上任仅11个月的首相石破茂突然宣布辞职,背后暗流汹涌。这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派"领袖,最终难敌党内派系围剿。从美日贸易协定签署的"临门一脚",到连续三次选举惨败;从大米价格飞涨的民生困局,到党内宿敌的步步紧逼——这场政治风暴早已埋下伏笔。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民调支持率意外回升之际,石破却选择急流勇退。这究竟是政客的体面退场,还是派系斗争的必然结局?让我们透过东京的新闻发布会,揭开这场权力游戏的真相。
东京重磅消息——面对党内日益加剧的孤立态势,日本首相石破茂于9月7日宣布即将结束其短暂的首相生涯。尽管姿态强硬,这位自民党领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2024年10月就任的石破茂将继续担任首相直至自民党选出继任者。在长达50分钟的全国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这位68岁的领导人鞠躬致歉,强忍泪水承认:为避免党内一触即发的内战,他做出了这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
"以这种方式辞职,我向公众深表歉意,"他坦言,"在剩余任期内,我将全身心投入政策议题。"
此次辞职的导火索是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日贸易协定行政令,这个被石破长期称为"国家危机"的章节终于画上句号。"我一直说不眷恋职位,会在适当时候做出决定,"他表示,"作为自民党总裁,我必须为选举结果负责。既然美日关税谈判已告一段落,我认为此刻辞职正当时。"
石破的处境早已岌岌可危。党内宿敌、84岁的前首相麻生太郎等人公开要求其下台。作为长期游走在自民党边缘的"异类",石破曾在第五次参选时逆袭成功,当时政党正深陷政治资金丑闻。
然而从就任第一天起,他就面临巨大挑战:心腹盟友寥寥无几,党内既得利益集团与改革理念激烈冲突。雪上加霜的是,大米价格飞涨、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频发,民粹政党趁机利用民众对外国资本的不满迅速崛起。
最终,石破领导下的自民党接连遭遇三次选举惨败:2024年10月众议院选举、2025年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以及随后7月的参议院选举。这意味着自民党如今只能与公明党组成少数派联合政府,需要其他在野党配合才能通过法案。
7月20日参议院选举的溃败使日本政坛陷入空前混乱。虽然历史上自民党领袖在此情况下都会引咎辞职,但石破坚持认为政党困境并非全系其一人之过。
他同时强调关键政策优先事项,包括美日贸易协定和二战80周年纪念活动。外交日程也异常密集:非洲发展峰会、韩国总统李在明、印度总理莫迪接连访日。
尽管8月民调意外反转,显示更多日本人支持其留任,但他的政治生命早已进入倒计时。这些民调未能平息党内不满,反对派要求追责的声浪最终触发党章条款——若获多数议员和地方代表支持,将被迫举行前所未有的特别党首选举。
联署截止日正是9月8日。"我们尚未消除公众对政治的不信任,这是我最大遗憾,"石破沉痛表示,"自民党必须成为重视包容性的保守政党,真正成为国民的政党。若失去信任,日本政治将沦为民粹主义的牺牲品,我对此深感忧虑。"
他坦言虽未完成所有工作,但选择辞职是为避免党内产生不可修复的裂痕。"希望自民党能团结克服困境,扭转"老旧政党"的公众印象,实现彻底重生。"
石破对挽留他的民众表示感谢,并承认曾考虑通过高风险闪电大选来弥补党内意向与民意的落差。但他指出这只会加剧党内分裂,且胜选并无把握。
发布会上他细数过去一年政绩:帮扶低收入家庭、提高最低工资、改革导致米价暴涨的农业政策。尽管是少数派政府,提交国会的68项法案中仍有67项顺利通过。
他还强调外交成就,并警告继任者必须紧急强化国防:"当看到中俄朝领导人近期在北京阅兵式上并肩而立时,我不得不担忧未来安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不过他也遗憾未能实现两大核心政策目标:设立防灾厅和推动地方振兴。
分析人士向《海峡时报》表示,尽管下次大选要到2028年,石破不得不屈服于党内压力。"自民党虽名义上解散派系,但议员仍未摆脱派系思维,"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増山幹高指出,"石破很难突破派系政治驱动的内部机制。"
同志社大学吉田彻教授补充道:"若不辞职,自民党将通过特别选举罢免他,这会导致更混乱的局面甚至损害其名誉。"
根据规定,自民党总裁任期三年。随着石破辞职,政党将选举新领袖完成剩余两年任期至2027年9月。选举程序和日期尚未确定,但最被看好的接任者分别是44岁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和64岁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