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生涌入爱尔兰,却遭租房市场暴击:现实比想象更残酷!”
当杰克·格林德利去年在故乡纽黑文目睹耶鲁大学学生因支持巴勒斯坦抗议遭逮捕时,这个17岁少年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他最终选择了爱尔兰。
"在这里畅所欲言让我更安心",这位都柏林大学新生谈起新家园时坦言,"尤其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干预我们的教育体系时。"
格林德利正是日益壮大的"赴爱留学潮"中的一员——为政治、经济和个人原因,越来越多美国人正将目光投向爱尔兰。
与其他计划停留超过一年的学生一样,他不仅要应对思乡之情和文化冲击,更要直面爱尔兰特有的生存挑战:在全球最残酷的租房市场里找到栖身之所。
截至八月,都柏林三一学院本届研究生课程美国录取人数同比暴涨40%,本科课程美国新生录取率也增长6%。这股热潮席卷全爱:开学前夕,利默里克大学美国新生注册量激增16%,高威大学2025学年美国申请量较2024年猛增50%。
爱尔兰并非唯一争夺美国留学生源的欧洲国家,但优势显著:英语是主流语言,每六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拥有爱尔兰血统。
虽然国际生学费高于爱尔兰本土和欧洲学生,但仍远低于美国高校。
作为西欧最亲巴勒斯坦的国家之一,这个因素在决定赴爱留学的美国年轻人访谈中被反复提及——他们感到自己在美国正被迫沉默。
在爱尔兰,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深切同情源于某种共同的历史抗争记忆。与其他国家不同,大学管理层愿意与亲巴勒斯坦学生运动对话。去年三一学院更承诺撤资在巴领土活动的以色列公司。
但在美国新生融入校园生活前,他们必须先攻克住房难关。招生咨询机构Beyond the States的项目总监克里斯汀·哈马克指出,与多数欧洲大学不同,"爱尔兰高校往往为美国学生提供更完善的设施,并拥有自主管理的学生宿舍"。
对于深陷住房危机的国家而言,保障住宿本是巨大优势——但通常仅向大一新生提供,且供不应求。之后学生们便只能自寻出路。
爱尔兰住房短缺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经济崩溃导致新建项目停滞。如今情况持续恶化:建筑成本飙升、规划延迟和租金政策不确定性,使得找房难如登天。
来自加州长滩的三一学院毕业生玛克娜·马戈林回忆大二找房经历时坦言:"几乎找了一个月,最后在某个Facebook群组里临开学前两周才搞定。"她补充道,"而且只是个房间,并非整套公寓。"
住房危机催生了专门建造学生公寓的暴利市场——由私人开发商针对学生群体建造的住宿设施。
都柏林理工大学住房政策高级讲师洛坎·西尔表示:"这行业利润惊人。只要校园附近有地块出让,投资者会挤破头竞标。"
这虽缓解了压力,却引发负担能力担忧。"他们为地块支付的价格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土地市场价格,"西尔指出,"确实会引发通胀效应。"
即将入读三一学院经济与西班牙语专业的新生尼古拉斯·巴克利,从新泽西搬迁时经历了"压力爆表的找房过程",最终在私营学生公寓找到双人间。尽管松了口气,但他对每周支付超300欧元租金并不满意:"大部分房源秒光,我别无选择只能租高价房。"
据都柏林大学数据,学生月均租金刚超1000欧元,巴克利显然高于平均水平。但这栋提供1000个床位的公寓仍供不应求——潜在租客现在必须进入候补名单。
对本地人而言,这样的价格难以承受(去年底爱尔兰整租均价近2200欧元/月)。政府承认增加供应才能缓解市场压力,正采取措施吸引开发商回归——他们此前基本停止了爱岛租赁公寓建设。
六月当局修改租金管控政策,将新建公寓从每年2%的涨租上限规定中豁免,该措施将于明年三月生效。
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专门建造的学生公寓是否同样豁免2%限制?这种不确定性让开发商焦虑观望。住房部表示正在制定相关法规,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眼下,学生们依然需要安身之所。马戈林再次投入租房市场,试图与即将读大四的美国好友合租。在找到房子前,她们暂时栖身Airbnb。"我们在Daft、rent.ie和中介网站提交了48份申请,只看了三套房。就像奥利维亚·罗德里戈唱的那样:这世界太残酷。"
纽黑文少年格林德利第一年无需担心——学校将提供住宿。但一年之后,他也将加入这场住房生存战。——彭博社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