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家遭遇新型勒索:不给钱就刷爆差评!
洛杉矶的女老板娜塔莉亚·派珀正忙着自己的总承包生意,六月份突然收到一条WhatsApp陌生消息。
“有人雇我给你的公司刷差评,”这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号码写道,“接了单,要刷20条。”
派珀吓了一跳,赶紧问是谁指使的。而这一回复,就把她拖进了一场针对全球小企业的庞大骗局。
多家企业投诉和行业监督数据显示:诈骗团伙正通过威胁在谷歌地图上发布虚假差评,向每家商户勒索数百美元——有的先刷差评再收钱删帖,直接玩起了“网络保护费”。
他们专挑靠在线口碑吃饭的小企业下手:搬家公司、屋顶工程、电器维修……一条差评就能让星级猛跌,声誉崩塌,损失数千美元收入。更可怕的是,一旦差评上榜,谷歌极难删除!
派珀已经向一个孟加拉号码付过150美元删差评,这次又给巴基斯坦这人转了100美元。结果几周后,她的主页突然又冒出10条假差评!这次她坚决不付钱,上报谷歌后平台终于删帖。
派珀说,假差评肆虐时,她的公司“Build Solutions”评分从5.0狂跌到3.6星。
“我花了八年拼出口碑,一个人一天就能把它毁掉,”她接受采访时无奈说道。
尽管消费者把在线评论当作购物指南,但这些评分早被大规模操控。谷歌、亚马逊每年删数亿条假评论,但漏网之鱼数不胜数。
诈骗分子利用平台漏洞兴风作浪多年,如今AI工具更让他们如虎添翼——批量生成逼真假评论,轻松以假乱真。
“这背后是一整个地下产业,支撑着你眼前所见的网络世界,普通人根本一无所知,”前联邦刑事调查员凯·迪恩说。她通过自创监督组织“假评论监察”追踪数月,发现全球超150家企业被假差评盯上。
监管机构和企业纷纷指责谷歌等评论网站不作为:审核机制不透明,商家缺乏维护声誉的工具。
“商家被勒索,谷歌却几乎不管,”迪恩直言。
202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了打击虚假评论新规,但主要针对的是购买假好评的企业。谷歌、Yelp、亚马逊等平台依循《230条款》,仍对网站内容享有免责保护。
FTC发言人在邮件声明中强调:“评论必须真实反映用户意见”,虚假评论操作者可能“每次面临逾5.3万美元民事处罚”,FTC有时会联合境外政府追查或移交司法部。
谷歌允许企业举报假评论,但未提供直接沟通渠道。
派珀试过多种方式联系谷歌,甚至找了广告部门——她每年投数千美元在谷歌推广生意,却求助无门。
“差评不下架,咨询电话全断,根本没有客户敢找你,”她说。
谷歌发言人则称公司“在绝大多数虚假内容被看到前就已删除”,并限制90多万个违规账号。“我们绝不容忍谷歌地图上的欺诈行为,会采取删帖、封号、诉讼等措施。”她透露谷歌将推出一款工具供企业上报被 targeting 情况,但未透露细节。
派珀最后把手机号从企业页面删除,终于阻断WhatsApp上的新诈骗信息。她已建议同行效仿。
迪恩收集的数据显示,一个给派珀刷差评的账号,同时还攻击了超30家企业——包括华盛顿科温顿的石膏板公司、瑞士的锁匠。
另一个诈骗账号还瞄准了乔治亚州搬家公司老板尼克·贝托尼。
联系贝托尼的人用名为“Rashid Ghallu”的WhatsApp账号,号码属巴基斯坦。对方向《纽约时报》承认:“我就是做谷歌地图刷评生意的,20条100美元。”但他否认勒索,称只是接客户订单写差评,提前联系企业是“给钱就停手”。
迪恩指出,这种短时内集中攻击多地无关企业的模式,谷歌本应轻易识别并删除,但现在却要靠商家一个个上报。
“这根本是一片虚假信息的海洋,”她说,“普通人既没能力也没时间分辨真假。”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