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已今非昔比,学生们面临着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
对于英国教育体系这台"跑步机"上的约70万青少年而言,本周公布的A-level和T-level考试成绩可能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其重要性在于它们开启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并关乎一项基于1960年代以来不成文契约的关键人生抉择:分数越高,申请者可选择的院校与专业就越多,最终获得学位的含金量也越高。
然而在托尼·布莱尔设定50%中学毕业生升大学目标的四分之一世纪后,这项契约的基础已彻底改变。
如今的准大学生们面临着不断上涨的学费与债务压力、新的劳动力市场动态,以及若隐若现的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共同抛出了一个新问题:上大学还值得吗?
巨额财务成本
当然,大学经历及其学位的价值不能仅用金钱衡量,但成本问题不容忽视。
当下学生父母辈享受的普遍免费教育和助学金制度已被年度学费取代,今年学费已涨至9500英镑。
新研究显示,三年生活成本至少需要6.1万英镑。
这些费用将使毕业生平均负债5.3万英镑。根据新规,他们需通过"毕业生税"形式——对超过2.5万英镑的收入部分征收9%的税,持续还款40年。
缩水的薪资差距
除了上涨的学费和财务成本,毕业生将进入一个学位经济回报不再立竿见影的劳动力市场。
毕业生起薪虽仍具优势,但由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这种优势可能正在缩小。
学生雇主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毕业生平均起薪为3.2万英镑,但不同职业间差异显著。
随着今年四月最低工资上涨6%至2.6万英镑以上,与非学位人群的收入差距可能已经缩小。
工资压缩现象可能进一步削弱收入能力——由于法定最低工资水平快速上涨,雇主在整个薪酬体系内提薪的空间受到挤压。
但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学位带来的溢价依然无可争议。
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16-64岁毕业生中位数薪资为4.2万英镑,研究生为4.7万英镑,非毕业生则为3.05万英镑。
毕业生就业率更高,且更可能从事高技能工作。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存在"买家悔恨"。
布里斯托大学今年对2000多名毕业生的调查发现,若重来一次,近半数人会选择相同院校的相同专业。
尽管四分之一的人会更换专业或院校,但仅3%表示会放弃高等教育。
因此行业组织英国大学联合会坚信答案无疑是"值得",即便毕业生就业前景仍不明朗。
"这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未必适合所有人。超过半数18岁青年未选择升大学,"首席执行官薇薇安·斯特恩表示,"但从纯统计角度看,绝大多数大学生绝对能获得远超经济回报的收益。"
"应对冲击"
她确信即使未来工作充满不确定性,毕业生仍将继续受益于延长教育带来的优势。
"我认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学位学习获得应对冲击的韧性。当劳动力市场剧变时,你可能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重塑自我以抵御难以预测的变革。这种韧性将持续保值。"
最大变革可能来自AI——这项新兴技术吞噬初级白领工作的速度可能比预期更快。
招聘行业已报告毕业生岗位减少。
有案例显示,企业正削减法律、专业服务和营销预算,因为AI能近乎即时且免费完成基础工作。
这可能意味着AI无法替代的非学位岗位将重新获得溢价。AI或许能整合客户调研或撰写广告,但至今仍不会更换垫圈或导管。
但这不意味着学位失去价值或大学教育失去意义,不过高校课程质量与类型将继续受到审视。
政府正在制定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新技能议程,但预测经济一年后——更不用说十年后——的需求从未如此困难。
从生命科学到技术领域,大学对培养英国繁荣所需技术人才至关重要,但将学生简化为通过"高价值"课程优化的经济单位,忽视了大学教育带来的不可量化的社会、个人与职业价值。
当文化战争在校园上演时,一种流行论调是:除了精英院校的实用专业外,上大学纯属浪费时间和金钱(最近有个典型例子——一位拥有牛津大学哲学、政治与经济学位并担任经济学讲师的专栏作家)。
当今大学的现实意味着没有学生能忽视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但大学经历的意义远不止于最终获得的工作。即使AI也认同这一点。
若询问ChatGPT上大学是否值得,它会告诉你:"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价值——经济价值、个人价值还是职业价值?每个角度都会给出不同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