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设施受损情况不明 谈判前景堪忧
6月22日,美国派出七架隐形轰炸机,在战斗机和发射巡航导弹的潜艇支援下,瞄准伊朗三处核设施展开行动。此次行动之前,以色列对德黑兰和其他伊朗城市发动了一波袭击。美国空袭九天之后,尘埃尚未落定。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据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称,这三个目标设施被"彻底摧毁",使伊朗的核计划倒退数年。但包括伊朗、联合国甚至美国自己的一个情报机构在内的其他方面的评估却给出了不同的说法。伊朗方面坚称损失很小,其设施具有复原能力,其核计划——伊朗称之为"和平"计划——并未被吓阻。
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上周六表示,损失"并非彻底",伊朗的浓缩铀产能可能在几个月内恢复。这与上周泄露的美国一家情报机构的报告结论相呼应,尽管该报告是以"低可信度"发布的。
围绕伊朗核能力的真相的混乱,不仅仅是伊朗与以色列和西方持续对抗的传奇故事中一个令人沮丧的细节。事实上,这正是问题的核心。伊朗的核野心、围绕其动机的疑问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过去几十年来该地区大量流血事件的根源。
美国的行动以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加剧了这一暴力循环。但如果它像特朗普所说的那样以"彻底摧毁"的形式为伊朗核计划画上句号,那么现在想象一条前进的道路会更容易。核计划遭到重创将使德黑兰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使其在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中开辟一条新道路。
但如果伊朗的浓缩铀产能完好无损——尽管多名顶级核科学家遇刺身亡,建筑物遭到轰炸,尤其是考虑到该国在核研究方面积累的技术和人力资本——那么对德黑兰野心的担忧将继续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场为期12天的战争的暴力行为更多地是在延续冲突,而不是解决冲突。
有必要回到美伊两国已经开始但必须抱着达成协议的意图进行的谈判——而不是浪费时间。外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共同的事实基础。在当前的气氛下,双方似乎对虚张声势和故作姿态比对透明和真诚的谈判更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重启谈判的尝试都可能徒劳无功。
要在伊朗与以色列及其盟友美国之间赢得持久停火,不仅需要军事克制,还需要重新承诺透明和诚实,并渴望恢复实质而非作秀。如果能在这一特定冲突的狭小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就可能为解决从巴勒斯坦到也门的该地区许多其他相关冲突打开大门。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智库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