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Sonny Liew将新加坡开国元勋重新构想为复古风格玩具人偶
从远处看,它们像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超级英雄玩偶,配有纸板背衬的透明塑料吸塑包装。
近看则会发现,这三个玩偶形象是对新加坡建国元勋李光耀、吴庆瑞和拉惹勒南的夸张刻画。或许有人会说,他们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超级英雄。
这些玩偶由获奖新加坡漫画家刘敬贤为私人策展项目"Artist"s Proof: Singapore At 60"创作(展览将于7月13日周日开幕),表面上是对新加坡今年60周年国庆的献礼。但这个名为"P.A.P. x P.A."(指"行为艺术"而非"人民协会")的特别委托项目,延续了艺术家标志性的多层次智慧与潜台词。
现年51岁的刘敬贤对引发公众讨论并不陌生。十年前,国家艺术理事会曾撤销对其图像小说《查理·陈福财的艺术》的出版资助,称其可能损害政府权威。
虽然这次采用玩偶作为媒介,但他希望这种流行文化方式——正如他的漫画一样——能让主流观众同样易于接受。首先,他希望通过玩偶唤起怀旧感,包括简单的旋转关节设计(无法做出现代玩具的动态姿势)。
每个约15厘米高的玩偶采用树脂、亚克力和布料为基底,配以漆面和丙烯颜料。刘敬贤认为这种"更消费者友好"的媒介能帮助观众理解艺术的"深层含义"。
"观众最初会被亲切的外表吸引,仔细观察后才会发现深层内涵。"他在展览揭幕前告诉CNA Lifestyle。该展览由艺术空间The Culture Story主办,除刘敬贤的玩偶外,还将展出1940年代至2025年的90多件作品,7月13日至8月17日每天10点至18点在丹戎巴葛分销园ArtSpace@Helutrans免费开放。
政治与行为艺术的交融以16厘米高的李光耀玩偶为例:这位已故总理标志性的紧蹙眉头依然令人肃然起敬。黑色夹克正面看似平常,背后却印着一行字:"我们现在负担得起的奢侈品"。
这既致敬了李光耀1960年代末对大学生说"诗歌是我们负担不起的奢侈品"的著名演讲(体现其务实精神),也呼应了艺术家唐大雾1995年穿着写有"别给艺术喂屎"的黑夹克出席新加坡艺术展的行为艺术——当时即兴表演艺术正面临资助冻结。
吴庆瑞玩偶通体黄色,致敬已故行为艺术家李文探讨身份认同的《黄人》系列;取名《制服人》则暗指这位首任国防部长推动国民服役的政绩。拉惹勒南玩偶内嵌蓝色凝胶,影射艺术家Suzann Victor批判审查制度的作品《静水流深》——这位首任文化部长通过著述塑造国家历史叙事,同时坚定支持一党制。
三个玩偶都配有1994年争议行为艺术《藤条兄弟》的微型道具,该作品曾导致行为艺术资助冻结十年。刘敬贤表示:"新加坡发展过程中,蓬勃艺术生态与全球城市定位产生过张力。通过行为艺术元素并置,我希望观众能解读出自己的理解。"
写实与夸张的平衡The Culture Story联合创始人宁琮表示,他们特意选择"非传统纯艺术创作者",委托命题很简单:当今时代新加坡/新加坡人身份对你意味着什么?
刘敬贤出人意料地提出以《星球大战》波巴·费特等复古玩偶为灵感创作行为艺术。选择三位部长因其在新加坡的认知度——"李光耀是执政党核心,吴庆瑞曾是二号人物,拉惹勒南则是主要理论家。"
宁琮坦言这是团队处理过"最复杂"的委托,每个15厘米玩偶的细节处理极具挑战。刘敬贤说关键在于"在写实与夸张间取得平衡",最终呈现"集体记忆中最理想的形象——不老也不年轻"。
团队谨慎处理政治敏感与艺术自由的平衡,认为当下环境已与20年前大不相同。"观众更成熟世故,这类作品会激发好奇。"宁琮说,"我们想吸引那些从不进博物馆的人接触多元叙事。"
她与父亲(联合创始人张怀胜)希望推动新加坡建立"繁荣的艺术生态":"人们总把艺术等同于昂贵的高雅艺术,却忘了插画、街头艺术也是视觉文化。我们想为后世构建文化连接——必须了解自身故事的源头,因为新加坡艺术从来不止一种叙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龙图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